河西四县是指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立的四县,即武威县、张掖县、酒泉县、敦煌县。其行政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甘肃省西部的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盟。
[img]659410[/img]
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12月登基,斯时国内矛盾逐渐平息,国家财政资源前所未有发展。有才华的汉武帝再也不愿意忍受匈奴了。
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相当于摄政王窦太后的去世。20岁的汉武帝开始掌权。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他于公元前133年开始了与匈奴的战争。从那以后,在他把政期间,匈奴战争进行了20多次。魏青、霍去病、李广、赵破奴、赵充国等,都是抗击匈奴的名将。匈奴浑邪王在元狩两年(公元前121年)左右杀死了休屠王,带领4万人投降汉朝。
汉武帝于公元前121年设立酒泉县、武威县、公元前111年设立张掖县、公元前88年设立敦煌县。这是河西著名的四个县,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历史上被称为“列四个县,根据两个关”。
设立背景
西汉初年,匈奴经常骚扰西汉边境地区,杀害边境居民,抢劫财产,破坏农业生产。到汉武帝时,为寻求其他国家共同抗击匈奴,曾派张骞、甘父通使西域,意愿与大月氏联手。因为大月氏已经在大夏建国,不愿意回到家乡与匈奴作为敌人,所以联合大月氏的目的没有实现。张骞第二次通使西域后,逐渐完成了与乌孙、天山以南各农业国共同抗击匈奴的目的。
自西汉初年以来,西汉政府一直遵循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除了沿着长城边界线进行军事防御外,还采取了和蔼可亲的方式。此后,汉武帝有着雄伟的才华,再也不会对匈奴采取宽容的态度,改变消极防御为主动出击。仅公元前133年及以后,武帝就派出大军深入匈奴游牧区追击。“汉军深入追赶20多年,匈奴怀孕,罢(疲)极昔之”。从而削弱了匈奴的势力。汉朝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大面积的农业区,以保护边境和移民开垦。
公元前121年,在河西游牧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投降汉代。汉代封浑邪为源阴侯,下属四人被封为列侯。4万多人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称为五属国。
据《汉书·地理志》报道,公元前104年,西汉政府设立了酒泉县和张掖县,前101年设立了武威县,前88年设立了敦煌县。据《汉书·武帝本纪》报道,元狩两年(前121年)浑邪王降,当地为武威、酒泉县;元鼎六年(前111年)分为张掖、敦煌县。参考相关历史资料,后来说比较靠谱。
需要注意的是,地级行政区划的名称与西汉县的名称有很大的不同。现地级市嘉峪关市和金昌市不包括在西汉河西四个县的名称中。嘉峪关所在地区属于酒泉县,金昌所在地区属于武威县;敦煌现为县级市,是地级市酒泉市的一部分。
河西四郡简介 这四个县是在什么背景下设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