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自关以来,就建立了其他王朝没有的特殊机构内务府。说白了,内务府是皇帝的总管家,负责皇室的饮食、日常生活和一切皇家事务。由于内务府官员主要是旗手,整体庞大,内部机构复杂,行政独立。本文大致介绍了内务府。
据说内务府很大,主要是因为他名下有60多个机构。如果包括一些机构下的分支机构,就会有170多个,比六个机构的总数还要多。在鼎盛时期,内务府有3000多人,占很大比例。
首先,我们来谈谈内务府的职官。
内务府部署是指内务府最高机构的政府部署。设立的官员包括:内务府部长或内务府部长。康雍时期一般不超过5人,乾隆以后5人以上,嘉庆约6人,多达9人。
主管大臣主管内务府事务,并轮流在宿宫和圆明园值班。@ 如果皇帝亲自祭拜先殿、寿皇殿、拜堂子等。,而皇后行先蚕、鞠躬的礼物则是服务和承诺的;后妃进出宫时,总管大臣是一个人。如果内阁使用皇家宝藏,总管大臣会同内阁大学士监视宝藏。
[img]660320[/img]
清初内务府总管大臣的等级略低,总管大臣是三品。当时内务府是三品衙门,使用的官印铜低于各部门。雍正元年初升级为银印;雍正十三年,内务府总管大臣升级为六部侍郎同,从二品改为二品银印;乾隆十四年,随侍郎升级为二品,至此固定。
内务府部署的官员也经历了从低到高、从少到多、最终规范化的过程。顺治十一年,只有16个笔记。当时的主要机构是太监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被解雇,内务府衙门被重新设置。康熙十六年增加了两名主任,是正六品。
内务府厅署官的最高职务是郎中,正五品。康熙四十二年,郎中成立一名,由河务官齐苏勒担任。从那以后,郎中再也没有成立过。到雍正十三年,它被重新设置,并开始固定。然而,笔帖类型相继增加,最终固定为64人。此后,增加了委员会和部门的主任。
[img]660321[/img]
唐中,又称唐中,与其下属主事等掌本府各分支机构司级官员、郎中、员外郎、主事以下文官全面选拔,以及章奏文移、本府公文、档案审核等事项。雍正十三年后,他还增加了对各分支机构工作的监督,并记录了自己的功过,并按时报告奖惩。最重要的事情是选择我们的文职官员。当主管部长外出时,在北京的事务由唐朗代表。
内务府主要事务机构
内务府的主要事务机构是“七司”和“三院”。七个部门是广储司、会计司、庆丰司、掌仪司、都虞司、谨慎刑司和建设司。会计司和广储司类似于外朝的户部。会计司掌管内务府旗的人口、内务府的土地、庄园租赁的收入、支出和审计。相关政府部门有三旗银两庄。
广储司掌本府库存出纳提供皇帝、皇室用品、奖励和仪式用品。此外,这两家公司还负责其他相关事务,如会计司掌宫女、太监、乳母等的选择,以及本府旗帜的标志;广储司掌各种器物的制作和编织。
庆丰司,专掌本府京内外牛羊牧养的供应,该机构的专掌,具有满族皇室经济的民族特色。掌仪司,类似于外朝的礼部,掌上皇室的礼仪,奏乐和生育记录,婚丧嫁娶等事务,兼管太监的升降调任。都虞司,类似于外朝兵部,掌本府武职官员的选举,甲兵的选举,以及山泽采捕事务。审判司,类似于外朝的刑部,掌包衣旗人和宫廷役人的刑罚。建设部,类似于外朝的工部,掌府属于工程修缮和器具生产。
第三个医院是上司医院、武备医院和奉晨花园。上司医院、棕榈皇家和宫廷马和骆驼的牧场和供应。武备医院、棕榈皇家、官方武器等相关物品的生产和供应。这两个机构的年度设置与清朝满族皇室的武术传统和骑马和射击武术的重要性有关。奉晨花园、北京外景山、西花园、南花园、圆明花园、长春花园、清毅花园、静宜花园等皇家花园及相关事务。
[img]660322[/img]
内务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上面提到的只是他的官员和下属组织。事实上,它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所有与皇室有关的人都有内务府。这些天子家奴主要由三旗包衣组成。事实上,他们是皇帝最亲信的人。因此,人们认为内务府是清朝油水最多的衙门。
内务府总管在做什么? 官职又是几个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