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冯梦龙《三言》的朋友一定很熟悉杜十娘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杜十娘被李佳欺骗,责骂李佳和孙福,愤怒地沉入宝箱,同时自杀。杜十娘责骂李佳和孙福的情节在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即瓜州故渡口的所在地。
杜十娘的故事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上。李佳带她从鹿河乘船,一路南下来到瓜州。今天的北京通州鹿河是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在北京的起点。当时鹿河有很多船。李佳和杜十娘乘坐瓜州返程船返回南方。
从鹿河上船到瓜州,大运河上的所有描述都是“一路无话可说”。就这么几个字把运河上的故事带过来,直接切入瓜州。说到瓜州,李佳没钱,怕父亲怪他,就在孙福的鼓励下卖掉了杜十娘。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瓜州。杜十娘骂两个富人不仁不仁,不知道自己的意思。他们真的骂得很开心。杜十娘很生气,这让她周围的人讨厌李佳和孙福。这个故事引起了当时很多人的共鸣。杜十娘的故事沿着大运河传开,南北皆知。
据说杜十娘的故事很早就出现了,只是冯梦龙的改编。事实上,我们不能这么说。杜十娘的故事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冯梦龙的版本是这样写的?事实上,这与当时消费文学的读者定位有关。冯梦龙时代,苏州、南京、扬州、杭州等运河南部最发达的城市。
[img]658779[/img]
这些城市周围的一些城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共同形成了中国的经济中心。明朝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在南方,公民社会也在南方早期崛起。冯梦龙写《三言》时,是民间出版蓬勃发展的时代,也是消费文学特别受欢迎的时代。
在整个运河中,瓜州是连接上下的重要地理位置。冯梦龙把故事的高潮放在瓜州是非常有意义的。扬州本身就是当时的经济中心,也是一个文化非常繁荣的地方。这里有大量的文人,各种各样的商人。
冯梦龙《三言》的核心读者是商人和学者。把故事放在瓜州,周边城市的人都很熟悉,有很强的代入感。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冯梦龙的小说是沿着大运河从南向北传播的。这个故事在南方的影响力远大于北方。
从冯梦龙的案例可以看出,明朝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黑暗专制,在公民社会和文化领域也非常繁荣。当时,商人阶级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力量。与此同时,冯梦龙等一大批文人和思想家出现在当时,可以说是中国文艺的复兴。
不幸的是,文艺复兴的背景在明清时期被彻底阻断。杜十娘的故事是商业文学的缩影,也影响了清代许多作者的商业创作。然而,冯梦龙时代的文化背景再也找不到了。
为什么杜十娘在这个地方怒沉百宝箱的故事? 这个位置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