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共有12位铁帽王被分封。这些铁帽中有八个在清朝开国时被分封。他们大多是皇太极的兄弟和侄子,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开国时期,这些王爵并没有得到世袭无替的保证。直到乾隆继位,皇帝才借此机会为多尔根等人建立了世袭无替的制度,这才真正有了铁帽王的说法。
铁帽王一直被认为是清朝最稳定的头衔。它们是皇室的专属。和历代一样,皇室也有很好的待遇。
在清朝规定的宗族爵位中,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等12个爵位等级。
这些头衔依次享有待遇。在继承过程中,如果不加封,头衔将继续下降。在铁帽王中,有两种情况:亲王和郡王。清朝后来以卓越的成就加封了四位铁帽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12位铁帽王就像12个不会贬值的金饭碗。
这个金饭碗是通过血液传递的。拿着这个金饭碗的人可以享受极好的待遇。每个铁帽王每年有1200白银、10000石斛和一个特殊的王府。有了这些待遇,铁帽王可以确保他的生活能够轻松休息。金饭碗是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拿着金饭碗的人总是可以安全的。
[img]658176[/img]
乾隆以前,八个非正式的铁帽王中有几个被夺得了头衔。乾隆以后,铁帽王被剥夺头衔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铁帽王中的礼亲王继承了十世,有12人继承了头衔。其中两人被朝廷夺去了头衔。(铁帽王的头衔可以由同龄人传递)
除了礼亲王,庄亲王一系继承了8世,有11位铁帽王,其中两人被夺去爵位。豫亲王传了9世,共有13位亲王,其中2位被夺爵。克勤郡王传了13世,共有17位亲王,其中3位被夺去爵位。
[img]658177[/img]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清朝,铁帽王虽然有世袭无替的特权,可以保证家人安全,但并不意味着他可以无法无天,什么都可以做,不会受到惩罚。铁帽王上面还有皇帝。
这是清朝制度的要求和不可避免的选择。皇帝处于最高地位,有权操纵大臣和宗室。即使在清朝初年,皇帝仍然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即使皇帝贝勒和太后听政治。
在此基础上,皇帝必须保证铁帽王在可控范围内。@ 保留惩罚铁帽王,这是皇帝保证他能掌握权力。
然而,皇帝对铁帽王的要求并不严格。他们甚至不需要遵守官员诚实能干的要求。对于铁帽王来说,皇帝需要他们忠诚。
[img]658178[/img]
晚清时期,慈禧将原本只是辅国将军的奕匡提升为亲王。后来,她加上了铁帽王的身份,让他担任首席军用飞机大臣和总理外务部。奕匡在晚清政治上以腐败而闻名。朝廷官员尽力讨好贿赂他。
在易匡70岁生日那天,现金白银说了50多万两银,其余的礼物相当于现金银,还有数百万两银。慈禧并不知道易匡的腐败,下面也有皇家历史弹劾。但易匡工作,一直是慈禧的第一个愿景,自然可以保持地位。慈禧也没有仔细调查。
铁帽王位权重很高,很容易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忠诚似乎更重要。咸丰去世后,权力被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由慈禧和慈安负责。其中一部分交给了载垣、端华、景寿、苏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英,以及八位辅政大臣。
其中,载垣是世袭怡亲王的头衔,端华是世袭郑亲王的头衔。这两个都是铁帽王。然而,在与慈禧、易欣等人的合作下,八位辅政大臣被夺取权力,载垣和端华被杀。但他们的头衔仍然由其他人攻击。
皇帝掌握了对铁帽王的奖惩,可以更好地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这些人的尾巴,威胁皇帝的权力。政变结束后,易欣一路晋升,后来被授予铁帽王称号。当然,这与政变成功后有很大关系。
[img]658179[/img]
然而,恭亲王反对同治皇帝修建圆明园,遭到同治的憎恨。同治皇帝的旨意废除了他的铁帽王世袭无替的待遇。过了一段时间,慈禧又恢复了易欣铁帽王的身份。@ 铁帽王一生的荣辱赏罚,全在一道旨意上。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波
与铁帽王相比,清朝的世袭替与铁帽王相比 谁的头衔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