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的现代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基本上是在被帝国主义列强掠夺和压迫中成长起来的。然而,也有一些平等的交流,如万历到清道光时期在中国欧洲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在中国开展传教活动。为了更方便地组织传教活动,一些传教士将成为官员,以获得封建君主的信任和宽容。南怀仁就是其中之一。
(南怀仁)
南怀仁(1623-1688)是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原名费迪南维尔比斯特。南怀仁来自比利时,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大多数传教士一样虔诚的信念使他对传教充满热情。起初,他被分配到陕西进行传教活动。后来,他被宫廷传教士唐若望邀请成为清廷官员。明末天启二年(1659年)来华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近30年,南怀仁较早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技术文化,为中外交流和中国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南怀仁在中国的贡献之一是通过“历法之争”改变清代传统的天文历法,用西方科学算法计算历日。康熙三年(1644年),秦天监朝臣杨光首先以潜谋造反、邪说混乱、历法荒谬的方式弹劾唐若望。然而,此时的唐若望已经73岁了,病得说不出话来。南怀仁主动代替这位受人尊敬的长辈进行辩驳,并以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论证,最终在这场“中西历法之争”中获胜,赢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
(汤若望和南怀仁)
南怀仁在中国的贡献之二在于他在朝为官之际制造的一批火炮和天文仪器。南怀仁重掌钦天监后,在康熙八年(1669年)制作了一套天文仪器,共六件。有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地平经纬仪、纪限仪和天体仪,并写了《灵台仪象志》,介绍了仪器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在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叛乱之际,南怀仁奉命制作一批轻型火炮,进一步赢得了康熙帝的信任。
(康熙皇帝)
南怀仁在中国的贡献之三是在1671-1688担任康熙“帝师”时,向康熙皇帝传授天文、数学、地理、乐理、哲学等西方科学知识。诚然,南怀仁的做法扩大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力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康熙皇帝对西学的热情对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南怀仁还在中俄交流中担任翻译,促进了中外交流。南怀仁在中国的贡献非常突出,这里只列举了一些。但作为西方来华传教士,他自己的身份和责任要求他最终为西方帝国主义服务。
南怀仁的成就是什么? 康熙能够引起康熙的重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