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第57次。张飞前往鄱阳县时,有关人物分别是庞统、张飞和孙乾。原文如下:
[img]657549[/img]
孙乾说:“庞士元是一个聪明的人,不容忽视。去县里问问。如理性不当,治罪还不晚。飞乃入县,坐在正厅,教县令来见。衣冠不整,扶醉而出。愤怒地说:“我哥以汝为人,令作县宰,汝晏敢尽废县事!统笑着说:“将军以吾废县里怎么了?飞说:“汝到任百多天,终日醉乡,安得不废政事?统称:“量百里小县,一些小事,何难决定!将军少坐,等我发落。立即召唤公吏,将百余天积累的公务全部剖断。
[img]657550[/img]
官员们纷纷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统手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无分毫错误。人们磕头拜伏。不到半天,就把百多天的事情全断了,投入到地上,对张飞说:“废弃的事情是什么!曹操、孙权,我视之为掌上观文,量这个小县,何足介意!飞大惊,下席谢说:“先生大才,小子失敬。我强烈推荐我作为兄弟处。"统乃将出鲁肃推荐书。飞说:“先生第一次见到我哥,为什么不出来呢?统称:“若便将出,似乎专借推荐书来参观。飞顾谓孙乾说:“非公则失一大贤也。遂辞统回荆州见玄德,具说庞统之才。
庞统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离开江东来到荆州。刘备看到自己丑陋的外表,心里不高兴,把庞统送到鄱阳担任县长。庞统认为刘备忽视了自己,心里很不满意,所以就职后整天喝酒,不理政务。刘备派张飞和孙乾到鄱阳调查,庞统在一天内完成了100多天的公务,而且还不错。张飞非常钦佩这一举动。回到荆州后,张飞在刘备面前称赞庞统。刘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邀请庞统到荆州当面道歉,并任命他为副军师中郎将。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庞统口中的“衣冠不整”, 意思是穿着不够整齐。它还描述了人们非常尴尬或困难的状态。
[img]657551[/img]
小说中提到的刘备任命庞统为鄱阳县令的故事情节,确实发生在历史上。然而,庞统并没有机会在张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是因为治理不善直接被刘备免职。《三国志庞统传》载:“先领荆州,统以守鄱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后来鲁肃写信给刘备,认为庞统不是百里之才,建议刘备重用庞统。诸葛亮得知庞统被罢官后,也在刘备面前称赞庞统的才华。刘备又见到庞统了。经过一番交谈,刘备终于意识到自己看错了庞统,于是任命他为统治者和军师中郎将。庞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img]657552[/img]
说完这个事件的历史本来面目,再来说说小说中的这个故事情节。据小说描述,庞统来荆州见刘备前,曾在江东与诸葛亮会面。诸葛亮当时说:“孙仲谋不能重用足下。有点不开心,可来荆州共扶玄德。这个人宽仁厚德,必不辜负公平生所学。在庞统临行之际,鲁肃还向庞统写了一封推荐信,希望庞统到荆州后交给刘备,以便刘备能够重用庞统。
既然手里有两封这么关键的信,庞统为什么不直接给刘备呢?原因很简单。庞统不想靠别人的推荐得到刘备的青睐,而是想靠自己的能力得到刘备的欣赏。不幸的是,刘备以貌取人,几乎错过了罕见的庞统人才。然而,仔细想想,虽然刘备没有妥善处理庞统的问题,但诸葛亮仍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img]657553[/img]
为什么这么说?从刘备和庞统见面后的态度来看,刘备只关注庞统的长相。虽然他听说庞统的名字已经很久了,但他不知道庞统的能力。这说明诸葛亮根本没有告诉刘备庞统,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导致赤壁战役的惨败。正是因为诸葛亮的错误,刘备才冒失地任命庞统为县长。如果诸葛亮之前告诉刘备连环计,刘备会对庞统委负重任,后来就没有鄱阳县了。
小说第六十三回,诸葛亮派人从荆州给刘备发信,告诉刘备在罗城之战中要谨慎,庞统却有了另一个想法。书中提到:“庞统暗思:‘孔明怕我拿了西川,成功了,故意把这本书封住。为什么庞统会有“孔明怕我拿西川,成功”这样的想法?显然,他担心诸葛亮没有事先告诉刘备他的才能。他认为诸葛亮的行为是故意的,目的是巩固他在刘备集团的地位。正是这个想法导致庞统命失去了凤坡。
参考书:《三国志》、《三国演义》
诸葛亮既然提醒庞统 为什么最后还是救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