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王,一直备受争议,包括她的两次婚姻、谋取皇后地位、临朝称制、废李唐建武周等。然而,尽管如此,她的个人私生活也是一个有争议的方面。
[img]656116[/img]
武则天的个人生活有争议是有原因的。在男权主导的古代,男尊女卑决定了一个男人可以娶妻纳妾,甚至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女人不一样。在古代伦理体系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或者是男性传宗接代的工具。所以,一个原本是男人附属品的女人,竟然要像男人一样生活,武则天这就是造反古代社会伦理的原因。我们怎么能不受争议呢?不被争议?
然而,由于武则天可以一步一步地走过雷声,从一个低等级的人才到青灯古佛的尼姑庵,然后从尼姑变成昭仪,甚至是皇后和皇帝。那么,在她身上,还有什么枷锁不能摆脱呢?
因此,武则天光明正大地公开蓄养男宠,就像皇帝名正言顺地选择宫女妃一样。用今天的话说,武则天是古代第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是当时玩女权和今天不一样。当时对历史环境的限制风险很大。但武则天,不怕风险,她想要权力,也想要享受,她想要的是一个男皇帝有很多皇帝的状态。男皇有宠妃,武则天有男宠,又称面头。据史料记载,有四位著名的男宠或面首,薛怀义、沈南秋和两兄弟(张易之、张昌宗)。但最受武则天恩宠的是薛怀义。但问题是薛怀义深受武则天恩宠,为什么他的结局被群殴打死?薛怀义在武则天身边到底经历了什么?有什么功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
首先,他是第一个在公元685年来到武则天的男性宠物。其次,他在武则天呆了很长时间,大约十年。第三点是薛怀义在武则天的政治道路上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让我们来看看薛怀义的基本情况和结果。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原本是洛阳街头的小混混,但薛怀义英俊、魁梧、聪明。然而,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够的。必须有重要人物的介绍。这个人是太平公主。之后,小宝不得不经历三次身份变化,才能进入武则天的宿舍。
第一个身份变化是和尚,冯小宝从一个卖膏药的混混变成了和尚;第二个身份变化是改姓,武则天命令他改冯为薛;第三个身份变化是为他安排一个来源,说薛怀义是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的叔叔。这样的包装,街头混混冯小宝成了高贵的薛怀义。
但如果只是把武则天宠坏薛怀义当作男女,那就太简单了,或者太低估了武则天。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武则天正在从临时王朝到皇帝,所以她有很多事情要做,当然,这些事情需要人们去做。那么,她怎么能喜欢一个“花瓶”呢?
也就是说,薛怀义可以被宠坏,不是因为他英俊,也不是因为他是太平公主推荐的,而是因为武则天发现薛怀义有可用性,即政治价值。后来,薛怀义的表现仍然很好。他为武则天做了三件大事:
首先,武则天需要一个演讲或基础来称帝,所以她想在乾元殿的基础上建造一个新的明堂和天堂。谁来主持这份工作?最后,武则天安排了薛怀义。虽然薛怀义有各种各样的坏事,但他对武则天绝对忠诚,并成功地完成了这两个项目。史载“明堂大屋凡三层,计高三百尺”,建得华丽,气象十足,武则天十分满意,升薛怀义为左威卫将军。
公元689年和693年,第二件事是两次带兵抵抗突厥。突厥犯边,武则天让薛怀义当征服大军的教练,但薛怀义运气不错。他第一次带兵到前线,没有遇到突厥的军队。他在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西部的石头上做出了贡献,然后回来了。虽然没有功劳,但还是有一些辛苦的工作,武则天奖励了他。第二次是突厥入侵。薛怀义被武则天任命为教练,但他没有跟随军队,但突厥看到唐朝的军队来了,吓得撤退了。两场战争,都没有实际的战争,但薛怀义却捡起了两个功劳。
第三件事,写经疏。客观地说,这是薛怀义的功劳,没有偏见。当时武则天想当皇帝,急需舆论。但古人称帝,都讲究天意。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在河里挖出一块石头,上面写着某人称帝的预言,或者龙凤等吉祥物出现在某个地方,等等。武则天也需要这样的依据才能成为皇帝。因此,薛怀义组织了一群僧侣在佛经中为武则天找到了称帝的舆论依据,即天意。他们通过《大云经》中天女阎浮提洲作为女主的说法,认为武则天是弥勒佛的化身,是中国的主人。然后写成《大云经疏》,分发全国寺庙,组织高僧向大家宣讲。
后来,武则天成为了皇帝,正是通过薛怀义创造了这一趋势,登基并建立了武周。可以看出,仅从武则天的皇帝之路来看,薛怀义的贡献并不小。也许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薛怀义不仅是武则天的男性宠物,也是武则天的政治帮手。鉴于此,武则天也非常友好,她也爱薛怀义,正如赵毅所说:“薛怀义……宠物王冠有一段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爱。”
然而,薛怀义和武则天对感情的态度是不同的。在薛怀义看来,他为武则天付出了很多。当然,在此期间,他不由自主地投入了更多的感情。他投入的感情越多,就越深。他也可能想要得到更多的回应。但问题是,对于武则天来说,她是一个政治家,无论她的政治事业有多少感情,都只是点缀。因此,武则天对薛怀义的回报是给高官厚禄。所以后来武则天有了新宠沈南秋,薛怀义就嫉妒了。这是一个不该犯的错误,说明薛怀义此时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武则天的身份。
困惑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薛怀义就是这样,嫉妒导致他胡说八道,故意烧毁明朝和天堂。这件事震惊了朝野,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久,薛怀义迎来了他的死亡。然而,作为武则天最重要的男性宠物,他的死亡方式令人困惑。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或数据,至少有四种死亡方式:
《旧唐书》中载有第一种死法。武则天召见薛怀义。薛怀义奉命而至,却没有见到女王陛下。在那里等待的是太平公主的奶妈张夫人和一群壮士。薛怀义看到情况不好,但他没有等他回来。张夫人命令所有壮士杀死薛怀义。
第二种死法载于《则天实录》,大致类似于《旧唐书》。然而,等待薛怀义的角色改变的是武则天的堂侄子吴友宁。薛怀义应武则天的命令来到瑶光殿见面。武友宁和一群猛士在那里等着。武友宁命令所有人殴打薛怀义并死亡。这一记录后来被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采纳。
[img]656117[/img]
第三种死法载于唐人张毅写的《控鹤监》,称薛怀义在瑶光殿被太平公主和武游宁联手逮捕,后来被武游宁用锤子砸死。
李商隐写的《宜都内人传》中载有第四种死法,武则天接受了侍女宜都内人的建议,下令杀死薛怀义。
结论:薛怀义有功有过,但结局并不好,归根结底也是他的罪魁祸首。然而,《资治通鉴》之所以采用第二种《实录》,可能是因为《那天实录》在时间和事物的可信度上都比较接近历史真相。至少在历史学家司马光看来,张奕、《旧唐书》和李商隐所载的情况大多是戏说和捏造的,缺乏事实依据。
薛怀义深受武则天的喜爱,但最终被群殴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