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胡亥成了亡国之君的反面典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在秦始皇的领导下迅速崛起,在秦二世胡亥的统治下迅速灭亡。

秦二世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亡国之君,被历代后人视为反面教训的典型代表,从而警告执政者。甚至可以认为胡亥在历史上的影响与他父亲秦始皇相当。

在《史记》中,司马迁用犀利的笔触勾勒出胡亥暴君、昏君、亡国之君的形象。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对胡亥的描写可以在《蒙田列传》中看到。

[img]654749[/img]

但是,如果作者说秦二世一开始其实是个善良的人,你认可吗?

你为什么这么说?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史记》中的记载中分析出,秦始皇有20多个儿子。除了喜欢长子扶苏,他还爱胡亥。

当我们从秦始皇巡逻世界时,只有胡亥陪同我们。如果胡亥不是秦始皇认可的好孩子,他怎么能一直带着他去巡逻世界呢?

而且,在胡亥接受的教育中,也应该可以看出,当秦始皇刚刚去世时,赵高就尽力向李斯推荐胡亥为王子当皇帝,赵高说:

“皇帝有20多个儿子,大家都知道...他被圣旨教导胡亥,这使他学习了几年法律事务,从未尝到过错。善良,轻财重士,辨于心,敬士,秦之诸子。如果他没有这样做,他可以成为继承人。君计决定。”(《史记·李斯列传》)

赵高的话称赞了胡海的好,但从这些话中,我们也知道胡海的公开形象很好。作为秦朝的总理,李斯一定非常熟悉秦始皇诸子的性格,否则他不能听赵高的话,同意把一个性格不端的王子作为秦朝的第二位皇帝。

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当秦始皇驾崩时,赵高鼓励胡亥篡立,胡亥最初的直接反应是:

“浪费兄弟而立是不公正的;不要害怕死亡,不要孝顺;能薄而奉弟,不能强因人之功;三德,天下不服,身危,国不血食。”(《史记·李斯列传》)

胡亥的初衷是不能接受这样的阴谋:取代长兄扶苏的帝位,天下不服,江山社姬也不稳。

即使后来被赵高说动了心,胡亥仍然认为:“今大行未发,丧礼未尽,怎么能以此事做丞相呢!”

由此可见,胡亥有着相当正统的伦理观念。说秦二世是个性本善的人,不过分吗?

那秦二世成为皇帝后,为什么不成为有道之君呢?

事实上,在秦二世执政三年后,他并没有立即放荡。在秦二世登基之初,他还考虑成为一个让全世界都信服的皇帝,比如埋葬他的父亲秦始皇,东巡勒石,加快阿房宫的建设。秦二世甚至想效仿父亲秦始皇的国王,以增加他的威望。

然而,当秦二世坐在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上时,他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各种欲望相应而来,完全失去了自制力。

为了确保他的王位不受威胁,秦二世为他的兄弟姐妹和朝廷的重要官员发起了一场大屠杀。司马迁对这次杀戮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记录:

一是胡亥在寻欢作乐时接受赵高的意见,大开杀戒;二是胡亥本人对权力地位的担忧。

这两种可能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胡亥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什么都不能用!

此时的胡亥,已经从一个性本善的人变成了一个性本恶的人。

胡亥的心理共识和行为准则,就像历史上所有的暴君一样,已经变成了:谁当了我及时行乐的路,我就杀了谁。

最后,秦二世将皇帝的权力简化为放纵后的暴政。他杀死了秦朝的一些重要大臣。

当关东起义烽火遍地时,秦二世一点也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在乎,继续荒淫无道地生活,大秦帝国二世即逝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


为什么胡亥成了亡国之君的反面典型?为什么胡亥成了亡国之君的反面典型?

,,,,,,

  • 秦始皇手下有几个得力大将?这些得力大将是谁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具有划时代的人物,千百年来有无数人对他所建立的功绩顶礼膜拜,也有不少人对他的暴政...

  • 揭秘:秦二世胡亥与公子扶苏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 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赵高为了自己专权而一手策划的,在秦始皇的众公子中,胡亥论才干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他的长兄扶苏是最优秀...

  • 蒙田横扫匈奴,却成了宫廷斗争的陪葬品
  • 秦朝一代著名将军蒙田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他扮演了匈奴和修长城的武夫角色。历史上的蒙田将军真的是这样一个人物吗?这只是...

  • 楚霸王项羽是怎样兵败垓下的?项羽又有何结果
  • 一场鸿门宴,让刘邦和项羽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 随后,项羽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令火烧阿房宫,...

  • 揭秘:为什么残忍的秦始皇后悔杀了一个男人?
  • 韩非子是法家的大师。以法术为核心,总结了商鞅的智慧,如谨慎、申不害等,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然而,他被他的同学李斯伤...

  • 为什么秦始皇要多次巡逻?他的目的是什么?
  •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短短11年,秦始皇就曾五次出游。有人说秦始皇如此频繁的巡逻完全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