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嘉靖皇帝,一定是这样的形象,但这里是这样的。另外,你还知道什么?
为了让父亲的牌位进入太庙,明朝嘉靖皇帝为什么要把永乐皇帝朱迪的牌位移出太庙?换句话说,他怎么敢用朱迪做手术?
嘉靖皇帝当时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吗?他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和尴尬的身份吗?一方面,永乐皇帝为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他是一个普通的皇帝,他甚至没有皇帝的身份。即使是嘉靖本人,如果他不够幸运,王位也不会和他有任何关系。
然而,嘉靖成为皇帝后不久,屁股还没坐稳,就不得不追封死去的父亲为皇帝。即使追封,他也要把父亲的牌放在皇家太庙里,放在太庙里,但他甚至要拿仅次于朱元璋的朱迪来做手术,把朱迪的牌放下,换上父亲的牌,以便永远尊敬他。
嘉靖皇帝的智商有缺陷吗?相反,他的大脑没有问题,但他的大脑太好了。
朱棣是谁?我相信稍微了解明朝历史的人就会知道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元璋死后,王位传给皇孙朱云文,后来是建文皇帝。朱棣以燕王的身份从北京出兵,以清朝君主的名义从侄子朱云文夺取王位。
自古以来,当一个国家趋于稳定时,很少有成功人士希望通过叛乱获得王位。西汉初期七王之乱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朱迪是少数成功人士之一。
成为皇帝后,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内阁制度;五次征服蒙古,恢复安南;派郑和到西洋,加强中外交流;修复永乐仪式,疏浚大运河。在他的统治时期,明朝经济繁荣,国家实力雄厚,文化武术大大提高,历史上被称为永乐繁荣。
但就是这样一位大师,嘉靖皇帝异想天开,想把他的牌搬出皇家太庙。嘉靖是谁?说得不礼貌,他的王位被捡起来了。如果不是前皇帝没有儿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轮到他坐这个座位了。如果不是太后和内阁大臣决定立他,即使皇帝没有儿子,他仍然会错过王位。
一方面是永乐大帝的伟大事业,另一方面是幸运的捡起了王位,力量和声誉,即使朱迪不在,但想打他的想法,这是不可能的,至少嘉靖皇帝的力量远远没有。
嘉靖认不出现实吗?当然不是。正如我们上面所说,嘉靖皇帝的大脑绝对足够好用。他想打朱迪的想法是,他想通过这件事下一场大棋,这是一场大棋。
[img]654889[/img]
嘉靖当时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八个字:基础不稳定,王位不固定。虽然他是由太后和内阁大臣支持的,但谁能保证有一天他们不会被卷走呢?俗话说,如果我能把你抱起来,我就能把你踩下来,退一万步。即使他们不会放弃立之权,那个大皇帝会一直仰望别人的鼻息而活吗?对于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来说,把自己的未来和安全寄托在别人的好心情下是不可接受的。
嘉靖皇帝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巩固自己的地位,然后用权力说一句话。目标是有的。我们该怎么办?经过思考,他决定遵循唐高宗李志废王立武的方法。他只是改变了一点。李志以改立皇后的名义攻击关龙集团,而他的嘉靖则以追封父亲、供奉寺庙为由向内阁朝臣宣布主权。
夺权之路可以说是一步一步艰难,但嘉靖心里已经演绎了无数次。他知道,一旦他提出封杀父亲,就会引起朝臣和太后的强烈反对。一旦封杀成功,就意味着他需要把牌放在寺庙里,但寺庙规定只能放七个皇帝的精神位置,而且数量已经足够了。如果你想进去,你必须退出一个。
权衡后,他决定拿出明仁宗的牌,但从表面上看,他告诉朝臣要拿出永乐皇帝的牌。只有这样,他才能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从上到下。如果他直接说出真实的想法,他很可能会失败,但如果他想拿朱迪的名字,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果不其然,当嘉靖提出追封父亲时,朝廷上一片哗然,提出将永乐皇帝的牌位撤出太庙时,大家都反对,事情正朝着自己的预期发展。经过激烈的君臣博弈,朝臣派最终妥协并同意追封,但宗庙的牌位绝不能是朱迪。经过讨论,他决定更换明仁宗的牌位。
整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恐怕只有当事人才会知道过程中的强度。嘉靖皇帝这次夺权花了三年半的时间,历史上被称为“大礼议之争”。最后,他的父亲被封为兴国皇帝,母亲是兴国皇后,兴国皇帝的牌位被列入太庙,排名在明武宗之上,而嘉靖皇帝的王位是由于明武宗的死亡。
为什么嘉靖皇帝一开始就把矛头指向永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