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成龙》流行之前,这部剧受到了很多观众的高度赞扬。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于成龙从知县成为一名优秀的成员,从来没有带走过他的妻子、孩子和孩子?虽然于成龙是一代廉洁的官员,但他心目中是否如此不在乎家庭?
让我们先数一数成龙的生活:于成龙(公元1617-1684年),字北明,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是雍正康熙时期著名的廉政官员。
于成龙剧照
公元1661年,于成龙被雍正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六年后,于成龙升四川合州知州,政绩突出。后来,他先后担任湖广黄州府知府、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直隶巡抚,最后担任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大学士等职务。可以说,虽然于成龙入仕较晚,但44岁才被任命为罗城县令。但由于他的能力,他的清廉,他的努力,短短20多年的官宦生涯就达到了当代的一品。死后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
[img]653835[/img]
在成龙和康熙
在他20多年的太监生涯中,于成龙三次被提及为“卓越”。他以卓越的成就和廉洁勤奋的生活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他是皇帝和人民心中的好官员,但在他的母亲、儿媳和儿孙心目中,他可能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余成龙真的不想和家人在一起吗?让我们分析一下原因。
我觉得首先,成龙刚开始工作的地方有不稳定因素,家人带在身边是不安全的。于成龙就任罗城县令时,当地形势不稳定,前任一死一逃。连同村里的随从都跑了,带家人在身边真的不合适。后来调到四川合州知州,本来就是剿匪,自然前路危险。后来做武昌知府等,大部分时间都是剿匪。此时南方三藩之乱,大清局势不稳定,还不如待在山西老家安全。
后来,这位官员变得越来越大,但他更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落叶归根。公元1678年,于成龙晋升福建省按察使。不到两年,他又担任了两江总督。此时,于成龙已成为新疆的一名官员,不必担心别人伤害他。但他已经过了一年了。如果你在这个时候把你的妻子和孩子带到这里,那么如何落叶归根。更重要的是,跟随他的生活可能并不比山西的家乡好。
当官员变得更大时,他的家人很可能成为贿赂他人的主要目标。他必须放弃孩子的爱,才能放弃他心中的道路。余成龙一生都很诚实,如果家人在身边,很容易接受别人的贿赂。想想自己读书许身天下的理想,再多的孩子情长都放下了。剧中的一幕,他回家的时候,他的曾孙都不认识他,多么悲伤啊!“孩子见面不认识,笑问客从何而来”,我想孙子此刻的言行戳中了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img]653836[/img]
在皇帝心中,他是一个能干的大臣;在人民心中,他是父母的官员;在家人心中,我们无法知道。自古以来,忠孝两难。也许一切都必须为他心中的大道让路!
成龙贵是清朝一品的成员 为什么从不带妻儿老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