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文王为什么能在池池之会中全身而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看。
“楚怀王客死于秦”与“秦赵池池之会”屈原、林相如有着广泛的关系。然而,与楚怀王在武关联盟被扣留不同,赵惠文王不仅在池池会谈中退休,而且在宴会上与秦王平等。为什么?
[img]653241[/img]
需要注意的是,楚怀王被扣在前面,秦赵的池池会在后面。秦朝以武关拘留楚怀王为标志,向列国展示了与楚决裂的心迹。公元前279年,在池池俱乐部,秦国正集中全力攻打楚国,旨在将楚国的势力完全赶出地理第二阶梯的高地,以确保秦国的地理优势。
此时,曾与秦昭襄王并称东西二帝的齐民王,早已在五国伐齐的声音中败名裂。田单复齐后,他选择去赵国。五国伐齐将领乐毅也被燕王怀疑,投奔赵国。齐燕离秦楚太远,互相攻击,不会影响亲昭襄王的伐楚计划。韩魏距离较近,但国力较弱。此时,韩国已成为秦国的附庸,而魏国则需要看赵国的脸色。因此,赵国成为秦国能否孤立楚国的关键。这也是秦昭襄王约赵惠文王池池会谈的原因,秦国此时急需稳定赵国,自然不会做出扣押赵王的傻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赵之精骑成为战国后期秦军面临的最强大的对手。然而,正是楚怀王在武关被扣留,秦国的名声在列国之间很臭。起初,赵王不敢去参加池池会议。然而,廉颇和林相如看到了秦国的担忧,并建议赵王参加会议,以便在势头和心理上压倒秦国。
[img]653242[/img]
为防止事故发生,赵朝臣分工明确。一方面,陈兵秦赵边境对随时进行的战略压迫。另一方面,赵惠文王一旦像楚怀王一样被扣,就会立新君,以保证赵国内政局的稳定,期限约定为30天。而忠勇果敢的林相如和赵王一起去了池池,起到了护航的作用。
与赵国的充分准备相比,楚怀王亲自前往秦国时,准备工作过于简单。当时,秦昭襄王刚上台不久,正准备更换国家外交政策,对楚国进行手术,以勒索土地。当秦王获得重利时,楚怀王在没有强大国力支持的情况下被拘留为人质也就不足为奇了。
[img]653243[/img]
然而,即使楚怀王在武关会议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恐怕他仍然无法逃脱厄运。与池池前赵国的外交情况相比,楚怀王武关赴会前的邦交政策极其混乱,得罪了许多诸侯。六国合纵伐秦,楚国贪图上庸之地,撕毁合纵条约,与齐断交。此后,齐魏韩三国以楚毁约为由伐楚,却被秦国出兵干涉。而且在武关会盟之前,正是齐魏韩再次伐楚之时,面对秦国趁火抢劫,楚国所做的联秦战略。换句话说,楚怀王被扣后,秦国伐楚,不会被列国干涉。
秦昭襄王的父亲秦惠文王时期,当年被吴起占领的河西之地从魏国夺回后,只有秦、赵和秦共处于地理的第二阶梯。公元前278年,在秦赵棠池会议的第二年,白起攻占楚国首都后,楚国被迫迁出首都,完全被赶出第二阶梯。随后,秦国的战略目标转向了赵国。
据说,在秦赵池池的会议上,赵惠文王并没有步入楚怀王的后尘,而是可以全身而退,甚至在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享受秦王的待遇。这里不仅考虑了秦国在中原的现状和自身的战略,还害怕赵国的实力。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林相如在池池会议上的耀眼表现。
为什么赵惠文王能在池池之会中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