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各国一提到秦军,一般都用虎狼之师来形容。然而,在战国初期,有这样一支军队让秦人像虎狼一样躲避,那就是魏武卒。
[img]650201[/img]
魏武卒最早是由魏国名相李悝jy主持创立的,即所谓武卒制,其鼎盛时期出现在名将吴起时代。
吴起认为:兵不多,而是在治。吴起在河西担任郡守期间,开始组建精锐武卒。精锐士兵的选择非常严格。根据《荀子议兵》记载,魏武卒必须穿全副盔甲(戴铁盔、三层盔甲:上身盔甲、股甲、陷阱盔甲)、12石弩(约720斤)、50支箭、长兵器戈和短兵器剑,携带3天口粮,每天可行200英里。这与现代特种部队没有什么不同。
吴起还精心编制了军队阵型:5人为一伍,1名军队长;2伍为一,1名军队长;5什么是一屯,1名村长;2屯为100,1名百将;500设500主1;2500设1000人;1000人是一个基本的作战单位,由将军直接管理。阵型分为四个方阵:前、后、左、右,并加入前方阵作为诱敌,@ 合起来是“五阵”。这种编制,在集团作战中,指挥系统会非常灵活,脉络也非常清晰,方阵相互呼应,无往而不胜。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魏武卒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在河西之战中,吴起攻秦,下秦河西大量城市,最远打到洛阴,迫使秦军只退守洛水,此时离秦都咸阳已经很近了。
在阴晋之战中,吴起率5万武卒狂虐秦军50万,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败强齐,吴起协助韩、赵杀齐军3万,攻入齐长城。
灭中山,以乐羊为帅,三年灭中山国。
魏惠王时期大将庞涓率军一路直杀赵都邯郸,后来被齐国军事家孙膑和田忌用“围魏救赵”打扰。
既然说到围魏救赵,我们就不得不再提到马陵之战。马陵之战发生在“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后。虽然桂陵之战袭击了魏军,但并没有伤筋动骨。马陵之战是不同的。虽然齐军仍然采取了“围魏救赵”的老办法,但庞娟军队被军事天才孙斌用“减炉计”引诱到山东省城县马陵山附近,遭到齐军的毁灭性打击。不仅庞娟死在战场上,齐还俘虏了魏王子沈。值得注意的是,魏武卒在这场战役中遭受了重创。
然而,魏武卒的消失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专家认为,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如下:
培训成本高。培养魏武卒的成本太高了。原武士老了,福利保持不变,新武士也需要同样的福利。此外,选择这样一名士兵也很困难,但在战场上被敌人的普通士兵砍倒会导致死亡。
战场损失很大。由于魏国处于四战之地,多年来一直在战斗。因此,魏武卒的战损比例过高,新旧魏武卒的混合将导致合作不熟练、士兵经验和战斗力不平等的问题。
制度不创新。魏武卒制度属于征兵制度,战国中后期大大落后于时代。最大的问题是,随着士兵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战斗力急剧下降。而且,老兵们都是地主阶级,因为他们家里有房有地。他们在战争中更加害怕死亡。一旦他们死了,他们就拿不到工资。因此,他们在战争中往往要么取得巨大的胜利,要么全军覆没,家乡破产;或者在战争中争相逃跑,这与秦锐士的生活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上一代的成就不能世袭。如果儿子想享受同样的待遇,他只能为自己的生活而战。难怪以后在与秦国的较量中会一败涂地!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请留言讨论。如果你喜欢,你可以关注和支持,每天给你带来有趣的分享。
战国时期最强大的队伍,魏武卒曾吊打50万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