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封王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封异姓王。除了入关之初,出于统一全国、稳定统治的需要,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被封为藩王,孙可望为义王,之后几乎不再封异姓王。
连强行为清朝续命半个世纪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没有被封为王,更不用说其他了
然而,在乾隆时期,一位异姓功臣在死后被封为郡王,创造了一个特例。
这位异姓功臣叫福康安。
福康安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家庭,与皇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父亲是大学学士学位,一流的忠诚公傅恒,他的阿姨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皇后富查,其中一个姐妹是王永玉的福晋,另一个是王春英的福晋。更重要的是,福康安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乾隆皇帝带到宫殿里抚养长大,听皇帝的灌输,形成了深厚的感情。
和父亲傅恒一样,福康安长大后也是从宫廷侍卫开始的。在很多人看来,宫殿里的侍卫身份很低,只不过是一群看门的保安——很明显,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事实上,在清朝,宫廷侍卫的身份远不止看门。能成为宫廷侍卫的人要么是满洲和蒙古勋戚的孩子,要么是八旗中三旗的贵族孩子。宫廷侍卫的水平并不低。福康安在进入宫殿之初就是一名三等侍卫,水平为正五产品。此外,宫廷侍卫与皇帝关系密切,被视为国家人才储备,晋升机会远远超过其他人。
@ 福康安只当了三年皇宫侍卫,第四年被提拔为二品户部右侍郎。曾国藩花了10年时间才晋升到这个水平。
福康安确实有一套行军作战。
1771年,四川大小金川再次发生叛乱。两位四川总督阿尔泰和桂林不知所措,使清军一败再败。乾隆皇帝下令派福康安到四川前线,协助新四川总督阿桂平叛。
虽然福康安是第一次带领军队作战,但他非常勇敢,带头,逐渐扭转了局面。1776年,经过艰苦的努力,清军终于平息了金川的混乱。朝廷奖励了有功的大臣,福康安被授予三等嘉勇男爵。西征军胜利班主任时,乾隆皇帝亲自来到郊区迎接他们,奖励福康安皇家鞍马1、缎12、银500两,并在紫光阁举行宴会。
乾隆皇帝还将平定金川之乱的功臣画成画像,放在紫光阁里,共有50人。初出茅庐的福康安名列其中。
由于福康安在平定金川的混乱中表现出了出色的能力,乾隆皇帝总是派人冲锋陷阵,每次遇到棘手的问题都充当“消防队长”。
——1784年,甘肃发生民变,西安副总统明善率军作战时全军覆没,自杀。乾隆皇帝紧急动员福康安前往西北,平息民变。因此,福康安被称为一流的嘉勇侯。
——林爽文起义发生在1786年的台湾省,攻占了几个县城,势头猛烈。闽浙总督常青赴台进剿不力,落于下风。乾隆皇帝出动福康安,与参赞大臣海兰察渡海作战。1788年,福康安来到台湾后迅速打开局面,俘获了林爽文。1788年,福康安摧毁了林爽文的余部,平息了林爽文的起义。战后,乾隆皇帝下令为平定台湾的20位英雄画像,挂在紫光阁。福康安榜上有名。
——自1788年以来,廓尔喀(尼泊尔王国)一直入侵西藏边境。驻藏大臣保泰撤退到青海。1792年,乾隆皇帝派福康安带领部门进入西藏,击败了入侵的廓尔喀军队和胜利的班主任。这是乾隆皇帝“完美武术”的最后一场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乾隆皇帝将福康安列为第一项工作,并被授予一流的忠诚嘉勇公。
——1795年,吴八月发动湘黔川苗族反清起义,使清朝陷入混乱。乾隆皇帝派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林、湖广总督福宁率10多万人分兵进剿。福康安等人利用镇压和抚养的措施俘获了吴八月,并在初战中取得了胜利。乾隆皇帝将福康安命名为贝子——这是清朝宗室以外唯一一位在活着时被命名为贝子的不同姓氏英雄。
福康安不仅在战争中非常强大,而且具有政治天赋。
当时,福康安平定甘肃人民变革后,向法院报告,在甘肃设立学校,教育人民。虽然这一举措是为了清朝的统治,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甘肃文化教育的发展,可以被称为“在当代做出贡献,在未来做出贡献”。
福康安定居西藏后,奉命与西藏宗教领导讨论如何管理西藏,加强驻藏大臣的权力和地位,增强清朝对西藏的控制能力。
1796年,福康安积劳成病,42岁死于军队。乾隆皇帝悲痛欲绝,被封为嘉勇郡王。因此,福康安成为三藩之后唯一的异姓王。就连他去世多年的父亲也被封为郡王。
为什么福康安是清朝三藩后唯一的异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