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为什么李定国的儿子向清朝的读者投降。这里有一个详细的介绍,然后向下看~
覆巢下有鸡蛋,树倒猴散这种事,只能从道德的角度来谴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文死训武死战”。
我们都熟悉李定国,为了文章的完整,简单地说两句话。
李定国原本是农民军领袖张献忠的养子。张献忠死后,与其他三个养子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共同抵抗满清。
在李定国等人的帮助下,抗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李定国“两败名王”,逼死孔有德,亲斩爱新觉罗尼堪,名气天下。
由于内部纠纷,孙可望降清,抗清形式急转,南明永历皇帝被迫逃往缅甸,被吴三桂俘虏。
听说永历皇帝被杀,李定国愤怒地死去,临终告诉家人和部将“宁死在荒野里也不愿投降”
李定国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李溥兴在战斗中被清兵杀害。
[img]646907[/img]
第二个儿子李思兴投降清廷。皇帝和将军相继去世,其余的留在国外。他们前途渺茫,渴望乡愁。一些将军不断叛逃。不久,李思兴、他的家人和下属1000多人也返回清朝。李思兴首先被授予都统。康熙26年晋升为陕西宁夏总兵官,康熙30年去世。
我认为没有必要过多地指责李思兴的投降。根据当时的情况,有多少人能“宁死不降”?在正直方面,有多少人能像李定国那样忠诚,而李思兴只是做出了大多数人都会做的选择。换句话说,他尽了最大努力。
李定国誓死抵抗满清 为什么儿子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