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后,沿用明朝政治结构,没有设立“宰相”职务,而是由殿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承担了部分“宰相”职能。@ 殿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都被称为“宰辅之臣”。其中,殿阁大学士有“宰相”之称,军机大臣有“宰相”之称。
[img]645633[/img]
左宗棠,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既是东阁大学士,又是军机大臣,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清末洋务派代表之一的张之洞,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年近70岁担任军机大臣,也算是过了“宰相”的瘾。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曾国藩在资历和声誉方面都高于左宗棠和张之洞,他从未成为过军用飞机大臣。这意味着,即使曾国藩成为武英殿大学士,封爵一流,他仍然只有“宰相”的名字,没有“宰相”的事实。曾国藩会为别人尊称“中堂大人”而感到内疚。
这是怎么回事?
一方面,朝廷不愿意。
1853年,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军。1860年,曾国藩代表两江总督,并在不久的将来授予。1868年,曾国藩改为直隶总督。1870年,曾国藩回到两江总督,因为两江总督马新毅离奇遇刺。1872年,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职上去世。从1860年到1872年,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12年。
在过去的12年里,曾国藩广泛培养了自己的力量,吸引了门下的各种人才。曾国荃、李鸿章、彭玉林、刘长佑、刘蓉、刘坤等人都是督察级别的封疆官员,以至于有“天下督察,半出曾门”的说法。就连被视为曾国藩政敌的左宗棠,依然与湘军将领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img]645634[/img]
同时,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人数急剧增加,最多超过10万人;仅曾国荃直接领导的“吉字营”就有5万多人。太平天国灭亡后,湘军成为清廷的心腹。
为了防止曾国藩占主导地位,清廷支持左宗棠、沈宝珍等人,打压曾国荃等湘军将领;同时,曾国藩被严格下令撤退湘军,以避免大尾巴。
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当然不愿意让曾国藩进一步担任军机大臣。否则,清廷控制曾国藩的手段就更少了。
另一方面,曾国藩不愿意。
左宗棠和张之洞在离任总督的前提下,可以担任军用飞机大臣。对于清廷来说,无论当地监督部队有多强大,只要他们来到首都,对清廷统治的威胁就会少得多。给他们一个军用飞机大臣的职位没什么大不了的。
曾国藩根本不愿意离任总督。对他来说,两江总督是根本原因。他在江宁(今南京)辛勤工作了10年。这是他创业的地方,是他挥洒鲜血的地方,也是他扩大势力的地方。没有两江之地,曾国藩什么都不是;离开两江之地,曾国藩什么都不是。与两江总督相比,军用飞机大臣是什么?
[img]645635[/img]
至于左宗棠和张之洞,心里没有曾国藩那么多“小九九”。左宗棠连一手带大的“楚军”都可以轻易放弃,更不用说张之洞了。@ 他们将很容易地离开总督的职位,进入首都担任军事机械大臣,曾国藩不能。
最后,曾国藩死于两江总督任,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
【参考资料:《清史稿》《军机大臣》等。
军机大臣是什么样的官职? 为什么曾国藩努力工作不能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