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三代征伐100多年后,大禹的威望终于大增,“四方归之,辟土为王”,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img]646139[/img]
一、形成内忧外患,形成酋邦联盟
五帝末期,中国形成了几十个以城堡为中心的大小部落联盟,都成为了发展阶段不同的酋长。当然,中国也有大量的部落联盟和独立的部落和酋长同时存在,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世界万国”时代。
在众多酋长国中,中原地区的三个酋长国是最强大的:陶唐氏,以尧为领袖,以晋西南襄汾和永济为中心;以舜为领袖,以豫东上蔡淮阳为中心的虞氏;以禹为领袖,以豫中禹州和登封为中心的夏后氏。虽然尧舜禹是华夏族的后裔,但他们并不都是与黄帝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后裔。
尧舜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经常洪水泛滥。与此同时,苗蛮集团的势力逐渐壮大,威胁到中原的稳定和发展。
在内忧外患的生存危机下,各酋邦形成了更大的酋邦联盟,集中精力控制洪水,反击苗族北侵。
并推荐姚作为第一任酋邦盟主,与其他酋邦首领一起成立了中原强大的统治集团。
[img]646140[/img]
二、尧为联盟主,亲征三苗
姚上任后,一方面听取了四岳的建议,派出了枪(gǔn)另一方面,他亲自带领各酋派出的军队进攻三苗。
三苗位于今天的湖北黄梅、武昌和湖南岳阳。公元前4000年左右,苗蛮集团拥有湘北礼(lǐ)以县为中心的苗族部族联盟,此时三苗酋邦联盟大力向北扩张,甚至占据了中华民族居住的丹水地区。
这里是陕西的交通要道之一,从中原到中华民族起源,部落密集。气候温和,适合居住和生产。姚的主要攻击地点就在这里。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终于被击退了。
三、顺攻三苗,驱至三危
虽然三苗被打败了,但他们仍然不愿意屈服,所以他们在江淮荆州发生了许多混乱。姚命令顺带领军队征服。战后,豫南的三苗大部分归属,但仍经常叛乱,因此将三苗流放到偏远山区。
舜代尧成为华夏酋邦联盟的盟主后,三苗再次复兴叛乱。当时,河南南部和江汉地区的三苗也趋于联合。这时,枪治水失败,被杀。他的儿子大禹继任夏后的首领,被任命为舜的司空。
一方面,三苗北迁至汝州、禹州、郑州、洛阳以南,与中华民族杂居,加强沟通文化交流,逐步融入中华民族;另一方面,加强战争准备需要三年时间。
然后对江汉三苗进行了猛烈的进攻。虽然三苗暂时赢了,但他们还没有屈服。他们一边打一边退。舜在追击的路上死于苍梧(今湖南宁远县南部)。
四、禹任盟主,消灭三苗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他因治水有功,继顺为华夏酋邦联盟的盟主。不久,三苗又开始骚扰中原。
这时,自然灾害不断,人们心慌意乱。于将灾难归咎于三苗对神的不尊重,然后说他接受了神庙中的组神朱旭(zhuān
xū)命令,攻击三苗。并在出发前召开了宏大的誓师大会,将攻三苗之战定义为“替天行道,代天行罚”。
[img]646141[/img]
战斗开始后不久,勇敢的华夏部队将三苗首领射杀,趁着“苗师大乱”,禹率军猛攻:
首先击败了汉水以北实力最强的应城、天门三苗;
随后,汉水以南荆门、江陵三苗被击败;
最后打败了长江以南公安、石首、礼县的三苗,最后彻底清除了三苗之患。
其中一部分被并入华夏联盟,其余部分退至湘、桂、川、滇。
五、四方归之,辟土为王
经过尧舜禹三代的努力,三苗之患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尤其是禹,在治水和三苗之患中树立了前所未有的威望。称“四方归之,土为王”,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尧舜禹三苗之战奠定了夏朝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