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古代对联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元宵灯谜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灯谜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但在那个时候,它不是灯谜,而是“隐语”。直到汉魏时期,它才被称为灯谜。
据说有一年的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奋地去看元宵节。当他看到快乐时,乾隆还和大臣们玩猜灯谜的游戏。
[img]643475[/img]
大学士纪晓岚出了一个谜:“黑不是,白不是,红黄不是。就像狐狸、狼、猫和狗一样,它们既不是牲畜,也不是野兽。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东西南北模糊,虽然是短品,但也是妙文。”
灯谜一出,纪晓岚就把在场的每个人都打倒了。最后,没有人能回答。纪晓岚不得不自己揭开谜团。原来灯谜说的是“猜谜”。
[img]643476[/img]
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元宵节的趣事,其中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20岁时,他去北京参加考试。元宵节期间,他经过一个地方,一边看元宵节。这也是命运。有这么多灯,他看到一个大家庭挂着高高的马灯。他看到一个上联挂在马灯下,但那个家庭正在招募亲戚。
王安石一心一意地想,没有心思参加招聘啊,他只是瞥了一眼上面的对联,说:“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下来。”王安石默默地想了一会儿,怎么也不能出来,他只是一件普通的事,也不太在意,对不起就离开了。
到了首都,考官用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制作了一个联盟:“飞虎旗,飞虎旗,藏虎旗。”这个联盟一出来,一大批考生就被打败了。王安石看到了,但他看起来很高兴。他发现之前没有对面的招募亲属的马灯联合会正好可以对准考官的联合会,于是他通过招募亲属联合会来回应,最后被选为进士。
[img]643477[/img]
王安石考中进士后回到了家乡。在路上,他经过了招募亲戚的家庭。看到没有人离开马联,他成了那个家庭的快女婿。
除了王安石,还有一位学者凭借自己的才华在元宵节直接被皇帝授予冠军!据说明成祖朱迪当皇帝的时候,有一年他在元宵节微服旅行。在民间,朱迪和一位学者聊得很投机。朱迪认为这位学者是个天才,所以他给了一对联合考验学者。”灯是明亮的,月是明亮的,明亮是统一的。”
[img]643478[/img]
秀才听完后,立即对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朱棣在位期间的年号是“永乐”,秀才这一联一出,朱棣大喜,立即将秀才作为状元。
对于学者来说,这是一件伟大的好事。无数学者可能无法通过考试获得进士学位,但他突然成为进士学位的第一名。这不是一件伟大的好事吗?
关于元宵节,你还知道灯联和灯谜的趣事吗?
盘点历史上著名的灯谜和对联 名利双收的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