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朝,我们一定会想到晚清闭关锁国、积弱积贫、科技落后的形象。的确,科技是清朝的短板。清朝入关后,科技加速衰落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清朝没有杰出的科学家。
——清朝有数学家
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它对逻辑思维有很高的要求。习惯于“飞下三千英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燕山雪花如席,轩辕台片片吹落”的中国人似乎在学习数学方面并不突出。
但清朝仍有优秀的数学家。
例如,明安图。1692年出生于明安图、字静庵、蒙古族人。18岁时,明安图被选为钦天监,与西方传教士一起学习数学和天文学。50多年后,明安图一直在钦天监进行科学研究,这使他成为一名成功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数学方面的最高成就是论证了九个公式,包括三角函数的功率级扩展和圆周率的无限级表示。他成功地分析了九个圆周率公式,并写了一本书《切割密率捷法》。
[img]640781[/img]
比如王莱。王莱,字孝婴,安徽涉县人,出生于1768年。王莱一生致力于方程根、弧三角形、勾股形等数学研究
对平圆、弧矢关系、代数方程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解决方程时,方程根不仅是正根,而且是负根,并设置了96个例子来证明这是中国数学史上方程根研究的突破。
例如,李善兰。1811年,浙江海宁人李善兰创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幂级展开式,研究了各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幂级展开式,代表了19世纪中国数学界最大的成就。他还提出了著名的“李善兰恒等式”,在国内外都很有名。
——清朝有化学家
虽然自战国时期以来,中国已经创立并应用了加热和升华药物的制药方法,即“炼丹术”,但毕竟,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化学。自18世纪以来,现代化学一直出现在欧洲,但中国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直到清代化学家徐寿填补了这一空白。
徐寿,字生元,江苏无锡人,出生于1818年。徐寿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他从小就对科举考试不感兴趣,痴迷于科学研究。“他不太擅长攻击金钱,而且有很多手工设备”。长大后,他来到上海,认识了数学家李善兰,并通过学习新的自然历史编辑走上了科学研究之路。
徐寿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从事翻译工作17年,期间翻译了大量化学书籍。为了将化学元素翻译成汉语,他创造性地将化学元素英语发音中的第一个音节翻译成汉字,作为这个元素的汉字名称。徐寿后来被中国化学界接受并使用了这种命名方法。
1881年,徐寿在著名的《自然》中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声学》的文章。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自然》中发表论文。
徐寿还在江南制造总局火药厂成功开发了硫酸和硝酸盐,这是生产无烟火药的主要化学原料。
徐寿的化学研究影响并传递给了他的次子徐建寅。
[img]640782[/img]
徐寿死后,徐建寅于1900年被张之洞邀请到湖北汉阳钢铁厂。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徐建寅成功开发了中国第一代无烟火药。
1901年3月31日,57岁的徐建寅在开发火药时与在场的其他15名员工同时死亡。徐建寅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死于事业的科学家。
——清朝有发明家
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对发明创造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但在整个清朝,发明创造仍然无法逃脱“奇妙的技巧”的命运。@ 清代发明家不多。黄履庄就是其中之一。
黄履庄,广陵(今扬州)人,1656年出生。黄履庄很小就聪明能干,动手能力很强。他还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做了一个小木人。把小木人放在桌子上,只要把桌子抬起来,就可以沿着斜面一步一步走下去——就像一个低配置的智能机器人。
[img]640783[/img]
1790年,法国西夫拉克首次制造自行车。然而,早在康熙时期,黄履庄就制造了一辆自行车:“黄履庄制造了一辆双轮车,长度超过三英尺,可以一个人坐,不用推挽,可以自己走。当你走的时候,如果你用手在轴上弯曲,你会像以前一样回去,你会和你一起走80英里。”每天可以开80英里,不算慢。
——清朝有地理学家
若说明朝有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那么清朝就有著名地理学家刘献廷和梁分。
刘献廷,江苏吴县人,出生于1648年。刘献廷自1690年以来一直在祖国各地旅行。他对古今气候变化、异同物候、河流侵蚀、地理位置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着独特的见解。
[img]640784[/img]
梁,字质人,江西南丰人,出生于1641年。梁对科举考试不感兴趣,没有进入仕途,而是专注于在家写作。1691年,50岁的梁开始了他的旅行生涯。他留下了陕西、宁夏、青海、云南、贵州等地的足迹,并将沿途的经历写成了40卷,成为后人研究西北边境地理的重要数据。
——清朝有医学家
中国有着悠久的医学研究和实践历史。早在古代,就有神农尝草药的传说。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扁鹊仓公列传》,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史记载。然而,这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医学研究和实践。
王清任,清朝中期,是一位具有现代医学理念的医学家。
王清任,字勋臣,直隶玉田(今河北)人,出生于1768年。王清任出生在一个医学家庭,所以他选择了终身行医。王清任一生学习了大量的医学书籍,深深感受到了中医解剖学知识的不足。他认为:“书不明脏腑不是痴人说梦吗?治疗不明脏腑不同于盲子夜行。”此后,王清任开展了20多年的解剖学研究活动。
为确认自己的研究,王清任多次到死刑现场观察人体内脏结构。@ 王清仁还多次进行动物解剖实验。正是有了这种严格禁止的医学研究态度,王清仁在古代解剖学中发现了许多错误,并将其改正并出版成一本书(两卷)。后来,它被翻译成外语,促进了世界医学的发展,成为世界医学研究宝库的珍贵遗产。
清朝还有一位名叫陈司成的医学家。
陈司成,九韶,海宁盐官。陈司成特别擅长手术。当时,汞在世界上广泛用于治疗梅毒。陈司成创造性地用砷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现代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朝野史大观》等。
揭露清朝是否有科学家? 人才还是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