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死后弘光继位,南明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过清军,为何最终败北?以下是有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19日,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宣布灭亡。然而,当时的江南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朱元璋建国定都南京。经过200多年的经营,江南地区仍然保留着相对较强的实力。除了没有皇帝,其他中央机构也保留了下来。
[img]639095[/img]
因此,崇祯皇帝死后,原明官僚集团的福王朱由松为洪光皇帝登基。当时,洪光的小朝廷在书面上也支持了相对较强的军事实力。北方的一些残疾人将军和南方保存下来的一些部队已经成为它的主要作战力量。
其中,驻扎在武昌的左良玉部号称拥有100万兵力(实际上约34万兵力)。江北还有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四大总兵。他们的总兵力也在30万左右。可以说,这几十万的规模远远超过了清军。
不幸的是,这些人与弘光政权分离,根本不是一个过路人。他们自尊,互相攻击和杀戮,主要目的是掠夺城市和土地,以扩大他们的力量。最后,只有黄得功自杀殉国,其他四部电影都向清军投降。事实上,在当时的混乱中,只有黄得功可以被视为一个诚实的将军。
[img]639096[/img]
黄得功,号虎山,籍贯不明,有说是开原卫人,有说是顺天人,有说是安徽凤阳灵璧人,也有说是安徽合肥人。军队称他为“虎将”。据史料记载,黄得功的长相“长得很漂亮,留着胡子,两餐倒立,臂力绝伦。”
黄年轻的时候,以在池塘里养鸭为生。不知道为什么,鸭子的数量每天都在减少,眼睛就要光了。黄得怒不可遏,把整个池子的水都放干了。最后,他找到了一条一米多长五寸厚的鳗鱼。他煮了这条鳗鱼,但吃了之后,他的体格很快变得魁梧,洗澡的时候突然把毛巾弄断了。
鸭子不见了,黄成功改为驴运。贵州举人杨文聪和周佐新雇他在浦口赶驴运北上。当他们经过一座深山时,前面突然出现了六匹拦路抢劫的响马。杨文聪和周佐新都精通武术,准备与响马作战。我只听到黄成功喝了一声:“公等别动,我来对付他们。”
我看见他一只手拿着驴子,一只手拿着包扑向响马。这些响马看到他如此勇敢和惊讶,急忙乞求他停下来。黄得功不听。他们不得不跪下说:“兄弟,真正的英雄。我们愿意崇拜,不要伤害我们的忠诚。”黄得功停止了战斗,说:“我不想为此伤害和谐。让我们走吧。”
响马问他尊重自己的名字。黄得功不愿意回答。他被反复问及,随便说:“黄姓,人们叫我黄大。”响马又要给他两银了,黄得功坚决不离开。
杨文琪和周佐新看到黄成功是如此英雄和直率,一路把他当作亲戚对待。当他们回到南方时,他们告诉马士英黄成功是如何威慑马的。马士英派人去找他,花钱为他结婚,并找人教他兵法。马士英担任凤阳总督,让黄成功成为他手下的军官。
黄成功擅长骑射。他经常叫士兵顶锣作为箭靶,射出百发百中。每当冲锋陷阵时,他经常乘坐黑驴,手持双鞭,重30斤,无敌。
早年,这位“虎将”曾经是辽东省略下的亲兵,为游击而努力。崇祯九年(1636年)晋级副总兵,负责北京卫营。11年(1638年),他带领禁军从熊文灿总督那里镇压农民军,以功加太子太师,署总兵衔。后来,我和张献忠部的农民军作战。虽然我被抓了很多,但我也被箭伤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黄成功60多岁,还能如履平地飞马。一次追击农民军,涧阔数丈,鞭马一跃而过,撞上溪边的岩石,折断手臂,犹擒无误。崇祯皇帝给药,封他为靖难伯。
明朝灭亡后,黄得功带兵南下。弘光政权成立后,他被列为四镇之一,被封为靖难侯,驻庐州。四个镇的另外三个镇是高杰、刘良佐和刘泽清,每个镇都有一个。督师史可法对高杰有些不放心,怕他霸气难治,命黄得功驻仪真,暗中牵制高杰。
在江北四镇,黄得功的部队纪律稍好,此外,他是唯一能尊重朝廷的武将。史可法督师北上,按照明朝旧制,即使总兵官封侯,也要军服朝见,在门外行礼。黄德功在参观历史时表示,他将按照旧习惯行礼。另外三个人不同意,理由是他们已经封了他们的叔叔。黄德功忽视了他们。军装先入行礼,其他三个人不得不跟着行礼。因此,明朝官场称赞黄成功“勇敢知义”。
清军渡过长江时,黄得功驻兵芜湖,红光帝跑到他的军营说:“我现在除了你什么都不依赖。”黄得功泪流满面地说:“臣愿为陛下效死。”
[img]639097[/img]
当时,刘良佐已经降清,他带着清军在对岸打招呼要黄得功投降,黄得功愤怒地喊道:“你竟然会投降啊!突然,一支箭飞来,射在他喉咙偏左的地方。黄得功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就扔了一把刀,捡起刚拔下来的箭刺喉而死。他的妻子翁听说后自杀了。总兵翁之琪投江而死,中军田雄随朱由松投降。黄得功死后,葬在仪真方山他母亲墓旁,后清王朝追死忠桓。
崇祯死后,弘光继位,南明军事实力远超清军。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