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明初收入如何? 财务管理是否退步?

不知道:明初收入如何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几乎没有历史数据表明明初很富有。在这里,我只讨论明洪武和永乐年间的情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然而,从宋元到明初甚至明末,中国的农业发展并不大。从农业技术的角度来看,整个明朝几乎没有进展。元代忽必烈颁发了《农桑缉要》,几个世纪后没有改进。

在作物引进方面,只有在明末才有新物种,如玉米、红薯等。这些引进的物种在明朝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因此,显然不可能期望农业的大发展给明朝带来巨大的财富。除了农业,能够创造巨大利润的海外贸易一度被禁止。

很容易引起误解的是明朝实施的朝贡贸易。有人认为,“万国来朝”显示了明朝的繁荣。然而,朝贡贸易贯彻“厚来薄往”的原则,与海外华商做生意的海外国家纷纷加入朝贡行列。明中叶,年支只有300多万。相比之下,我意识到数字是惊人的。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对于大量来自外邦的朝贡者来说,数字也是相当可观的。

[img]637862[/img]

福建左参政杨南曾为郑和下西洋做过后勤工作。他死后,大学生黄淮为他写了墓志铭。其中一节提到“数亿记”。黄淮长期在文渊阁等地值班,经常在床的左边侍候,与永乐帝商量重大政务。他应该是真的。

明朝时期的“万国来朝”有两个高潮,一个是明初,一个是明朝刚建立的时候,一个是朱迪开展郑和下西洋后。

明朝不可能以极低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长期支持世界各国对明朝的“朝贡”关系。

此后,“万国来朝”的高潮逐渐平静下来,主要原因是明廷无法支付高额的“纳贡”费用,并减少了。例如,让海商建造自己的船回家,降低回报物品的价值。这平息了“万国来朝”的热度。

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明初诸帝除了不惜巨资吸引番商和小邦贡使外,万邦来朝,四夷咸服,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和昙花一现的假象。万邦来朝之高潮的消失和四夷宾服的消失,是由明朝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的,这是历史必然性的体现。

朱棣时期完成了迁都、下西洋、北征等几起“大事件”,有人想当然地认为当时应该有钱。

事实上,朱迪所做的只是建立在压榨民力的基础上。永乐迁都17年后,《国家争议》记录了北方各省饥民的情况:从人到剥树皮、挖草根吃饭,老少流动,疲惫不堪,卖妻子和儿子谋生...而且兵役不息,征敛不息。

顾炎武的《野中随笔》记载,即使是富裕的江南,其实也是“有田人什么,为人租人什么九”,“至今已完租,明日乞求贷款人”
。到永乐后期,大规模农民起义已经出现。

至于洪武年间,明朝建国前后,出身贫农的开国君主朱元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他想建立一个以实物经济和劳动为主的定额经济体系,学术界有人干脆称之为“洪武经济体系”。这种经济体系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扩张。

[img]637863[/img]

朱元璋在《明史》中被评为“治龙唐宋”。其中一个原因是明初农业生产恢复后,粮食价格一度很低。然而,粮食价格过低揭示了经济上的不足。清朝和明朝一样,也是一个重农抑商的王朝。清朝对明初“治龙唐宋”的评价反映了两朝对商业的短视。

明一代,劳动力价格一直徘徊在“日薪三分银”的水平线上,即使在明末,劳动力价格也没有明显上涨。在经济发达的社会,“高收入+高消费”的趋势将会出现。

中国的农业用人力耕地代替牲畜,说明当时生产力很低。经济衰退也体现在顶级城市的规模上,但明清时期最大的城市 80
唐长安、北宋开封、苏州、南宋临安人口超过100万,宋代有武昌、泉州、建康等数十万人口的城市。

[img]637864[/img]

最后用黄仁宇的话作为总结,(明)财务管理一般是倒退,而不是进步。


明初收入如何? 财务管理是否退步?明初收入如何? 财务管理是否退步?

,,,,,,,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