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嘉定三屠有多惨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说到“嘉定三屠”,还需要从“剃发令”入手。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廷发布剃发令,嘉定人当然不从命。两千多年的思想不是一个圣旨就能改变的,所以乡绅侯洞曾经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让汉人剃光头。清朝本来是相当谨慎的红光朝投降,豫亲王多铎进入南京后,曾有这样的公告:“剃头一事,本朝相沿成俗。今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二等必须不道法,自己剃。在此之前,无耻官先剃须求见,本国已唾骂。特示。"(明季南略)然而,不久之后,这一政策发生了180度的变化。
剃须令颁发到嘉定后,嘉定绅民拒绝从命,喊出“头可断,发绝不剃”的口号。嘉定市著名乡绅侯洞曾主张积极起兵抗清,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死去。于是侯洞和黄春耀等人一起反抗,清吴淞总兵李成东(南明降将)立即带兵攻打5000人。
在黄春耀的领导下,嘉定城用土石重新加固了城墙,并要求到处增援。八天后,援军终于到达了。然而,蔡乔领导的队伍只有300人,装备很差。他们无法与装备精良的清军作战。转眼间,他们被李成东的军队拦截和击败。
[img]636887[/img]
侯洞曾、黄春耀等人原本想借城外的外国士兵来阻止清军。然而,四乡的士兵都是临时组织的农民,根本没有战斗经验。虽然人数众多,但实际上处于无序、无领导的状态,很难与正规的清军作战。双方只有一次对抗,乡镇士兵就不会战斗和崩溃。即使在战斗中,后退、逃跑等,也经常出现踩踏现象。
然而,乡兵往往可以消灭一些小清兵,李成东的弟弟在乡兵的伏击中被杀。李成东恼羞成怒,亲自带领全体人马进攻城北的娄塘桥,杀死了大部分聚集在这里的乡兵。
三天后的黎明时分,在隆隆的炮声中,李成栋下令攻城。第二天,城市破裂了。侯洞看到大势已去,奋力投入池中,但仍被清兵拖出斩首。他的儿子侯玄演和侯玄洁无法幸免。黄春耀躲在一座寺庙里,在墙上写了一句悲壮的话,然后上吊自杀。
有两个原因:一是政局进展意想不到,江南半壁屈服。除了东南西南,满清基本控制了整个中原,安抚政策也达到了目的;二是汉人官员的帮助。虽然一些已经顺利的官员改变了主人,但他们不愿意孤独,也不愿意自动剃头,以示忠诚,或者写信建议,以媚上求赏。满清觉得进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怀疑已经消除。同年6月,多尔根发布了严格的剃须令“留头不留头”,称“遵守者是中国人民,犹豫者对违反命运的侵略者将承担重罪。”
[img]636888[/img]
剃须对当时的汉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身体皮肤教父母,不能伤害”,这是几千年来的伦理观,但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剃须不仅违反了传统,而且也是一种侮辱。因此,这项政策不仅被传统知识分子抵制,而且也激怒了下层阶级。因此,已经逐渐平静下来的江南再次骚动起来。
就像当时江南很多城镇一样,南京投降后,嘉定曾经“在路上结彩,出城迎之,在门口用黄纸书“大清顺民”四个字揭开,守护着沂篆,在县里登记”。乙酉年6月24日,各地纷纷骚乱,地方官员和人民纷纷涌现。嘉定总兵官吴志葵回应说,他逐渐清理了政府派来的县长,占领了这座城市。当时,李成栋正在追击占领崇明的明军残余势力,听到吴淞回兵镇压的消息,嘉定第一屠开始。
7月初一,两军会战。吴志葵的正规军已经去崇明了。虽然当地的“乡军”聚集了10多万人,但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熙熙攘攘,拥挤拥挤。他们是乌合之众,没有纪律,更不用说组织和战斗力了。虽然李成栋的兵力不到5000人,但他们都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兵。一开战,李成栋以骑兵冲击,乡兵四散奔跑,自相践踏,被打落花流水,大败而回。李成栋用大炮攻城,“整夜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城中屋,沙沙作响”。
初四嘉定城破了,李成栋下令屠城,放下部下大肆抢劫屠杀。明人朱子素的笔记《嘉定乙酉纪事》载道:“兵丁遇到一个人,经常叫蛮子献宝,他得知自己的腰缠在一起,意满方释。遇见他兵,勒取如前。贡献不多,往往砍三刀。物尽则杀。所以僵尸满路,伤痕遍体,这种反复砍位可能不是一个人造成的。大屠杀持续了一天,约3万人被杀,“从西关到葛隆镇,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竿”(嘉定乙酉纪事,下同)。
李成栋“拘集民船,装载金丝、子女、牛马羊等物品300多艘船”,满载而去。
杀戮的恐怖并没有吓倒人民。李成栋一走,四散逃亡的人又聚集在一起。一位名叫朱颖的反清义士率领50人进城,聚集人民,再次占领和控制嘉定。“乡兵复聚,遇到剃发师时经常乱杀。因为沿路烧劫,烟四路,远近闻风,护发益强。”
李成东派遣部镇压徐元吉,因嘉定居民闻风逃亡。这一次,目标主要是郊区。”几十英里内,植被和树木都被摧毁了。当时,城市没有主人,尸体堆积成丘陵。。。民间炊烟被切断了。”特别是外冈和葛隆二镇,组织乡镇士兵抵抗,几乎被烧毁。这是嘉定的第二次屠杀。
抵抗的余波还在继续。8月26日,绿营造反了吴之藩。这个人原本是吴淞守军将领冯献猷的下属,和冯一起投降了李成东。然而,这是一场无望的起义,很快就被解雇了。李成东很生气,嘉定又遭遇了一场大灾难。就连平息吴的叛乱,屠杀了平民。嘉定市内外有2万多人被杀。这是嘉定的第三次屠杀。
明末,政治腐败,生民疾苦。1644年农历3月,闯王李自成揭竿而起,攻占北京,明朝灭亡。谁知此时手持雄兵守卫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投降清军,数十万八旗铁骑踏中原。清军入关,一遇抵抗,必“焚其庐舍”,“杀其人,取其物,使士卒各满所欲”,转战烧杀37年,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动三年(1623年)的51650459人减少到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19087572人。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几乎被杀后才下令“封刀”,仅扬州一城就有80多万死者。
公元1645年5月(南明弘光元年4月),豫亲王多铎指挥的清军主力围困南明督师史可法守卫的扬州城。四月十五日,清军围困扬州。史可法是扬州督师,坚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发兵。清军乘机诱降,史可法严厉拒绝。清军主教练、豫王多铎先后五次致书,史可法都没有开封。二十四日,多铎命令清军不惜一切代价攻占扬州市西北角。清军在进攻的鼓声和炮声中蜂拥而上,每当一名清兵倒在箭下,另一名便补上。
很快,尸体堆得越来越高,一些清兵甚至不用梯子就能爬上城墙。清军攻城后,史可法率领军民浴血而战,但随着清兵越来越多,守城的南明士兵也开始慌乱起来。一个接一个地跳下城墙逃跑,这些人有的摔死在城墙下,有的在随后的巷战中,死在乱军中。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扬州城被清军攻占,军民逐巷奋战,大部分英勇牺牲。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军俘虏,多铎劝他归降,史可法说:“我中国男儿,安肯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的头断了,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
揭示嘉定三屠有多惨 仅扬州就有80多万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