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不知道:为什么陈霸先死后会被敌人挖食骨的读者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在中国历史上,不共戴天的仇恨最多就是毁灭对方的家庭。如果敌人去世了,就像伍子胥惩罚楚平王一样,开馆鞭尸是报仇洗仇的极点。然而,在南北朝时期,隋朝将军王授攻灭陈国后,他甚至挖掘了陈国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坟墓,将他的骨头烧成粉末,放入池塘中与1000多名退伍军人分享食物。如此可怕的暴行,不仅没有受到隋文帝的惩罚,甚至投降的陈国皇室子孙也没有抱怨,为什么?原来这要从陈霸先和王授父亲王僧辩论的陈年过去开始。
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南梁武帝萧衍晚年迷信佛教,废除政务,造成了当地军阀侯景的叛乱。侯景带兵进入南梁都城后,囚禁了梁武帝,以天子命令诸侯,使南梁政权四分五裂。这时,南梁地区出现了两位非常年轻有为的能人异士,他们在地方积累了力量,起兵讨伐侯景,最终平息了这场持续了四年的叛乱。南梁政权的两位再造功臣是王僧辩和陈霸先。
[img]636744[/img]
公元552年侯景叛乱平息后,梁武帝去世,王僧辩和陈霸先协助梁元帝继位。王和陈地位相当。王僧辩为司徒,陈霸先为平东将军、扬州刺史,声誉略高于王僧辩。
公元555年1月27日,梁元帝被西魏宇文泰击败杀害,王僧辩和陈霸先是梁元帝的儿子萧方智为帝。王僧辩称,他被任命为将军、中国书记监督管理局、都督中外军事,并记录书事,成为南梁第一实权人物,地位高于陈霸先。此时,南梁面临着西魏和北齐的联合攻击,无法对抗。最后,在北齐将领高松(北齐高祖高欢第七子)的威慑下,王僧辩被迫废除梁敬帝,改为北齐扶持的傀儡萧渊明为皇帝。王僧辩此举激怒了一直支持他的军事首领陈霸先,两人发生了不可调和的政治矛盾。
[img]636745[/img]
公元555年冬,陈霸先引兵偷袭都城,俘获萧渊明皇帝和尚书王僧辩。陈霸先废墟萧渊明,复立萧方智为帝,以王僧辩篡为由杀害萧渊明。王僧辩称南梁为主,门生故吏遍布世界,三个儿子也将军在外。听说王僧辩被陈霸先杀,先后起兵报仇,引发了几十年的战争。在陈霸先和侄子陈宣帝陈旭的攻击下(陈霸先于公元557年篡梁称帝,成立陈朝,死后由侄子陈旭继位),忠于王僧辩的军队被消灭了30多万人,只有数千名老兵幸免于难。
公元573年,王僧辩部将王琳战死,长子王凯自杀,次王授和幼子周王子奔赴北周。王授先后担任北汉太守等职。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为帝后,王授投身杨坚,成为隋朝灭陈的先锋。
[img]636746[/img]
公元589年2月,王授随韩擒虎率奇兵偷袭建康,俘虏陈后主陈叔宝等人,陈朝灭亡。王授灭陈后,已分别30多年的千余老兵从四周赶来,与王授抱头痛哭。有人对王说:你从军灭陈,大功成功,却哭得那么伤心,没有亲手刃陈霸先。于是人们挖出陈霸先的陵墓,将骨骼焚化成灰烬,混入池塘,让这千多名老兵分食。事后,王颁自知罪恶深重,自绑向引军统帅晋王杨光请罪。杨光不愿意惩罚勇将,并向隋文帝报告。隋文帝刚刚听到这个消息,雷霆大怒,要将王颁处死。后来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说:我以义平陈,王授所为,孝义之道也是,我怎么忍罪!尽赦其罪。王授灭陈有功,应按规定加封柱国,奖励5000段,但其坚决不受,对隋文帝说: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为国,加官赏,终不敢当。隋文帝听了很高兴,拜其为代州刺史。
[img]636747[/img]
52岁时,王勋死于齐州刺史。由于战争,没有记录其确切的中风时间,也没有办法研究。生活事件被列入隋书孝义传。
不可思议的是,唐初,王僧辩护的孙子王贵(王僧辩护孙子,王凯长子,公元628-633年担任宰相)和陈霸先的侄子陈叔达(陈宣帝陈旭第十七子,陈后主陈叔宝异母弟,公元618-626年担任宰相)不仅是同一个朝代的官员,而且都达到了宰相的高水平。看来他们两个家庭的怨恨已经完全释然到了第三代。
为什么陈霸先死后会被敌人挖掘? 这件事与他的陈年过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