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年9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1644年3月,崇祯在煤山被吊死,明朝宣布灭亡。此时,袁崇焕被处死14年,袁崇焕被判杀毛文龙15年。
崇祯处决袁崇焕,经刑事部、都察院、大理寺联合审理,给出的罪名之一是擅长杀死毛文龙。这一指控似乎告诉人们,毛文龙不应该被杀。
但奇怪的是,在袁崇焕处决14年后,崇祯从未平反过毛文龙。既然他擅长被法令杀害,为什么不为他恢复名誉呢?或者,让他的后代继承他的头衔和待遇
1、毛文龙被归类为魏党
在袁崇焕杀死毛文龙之前,他宣布了“十二该杀”的罪行,其中第10项罪行是:“金大师,崇拜魏忠贤为父,在岛上塑造王冠。”车把金子拉到首都,送给魏忠贤,崇拜他为父,在岛上给魏忠贤雕像加冕。通过这个声明,袁崇焕把毛文龙归类为魏党。
崇祯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魏党。不管是谁,戴上魏党的帽子就完了。但当魏党气焰旺盛,东林党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时候,也是一种时尚,跑到魏忠贤门口认父拜师。袁崇焕也是无俗的,他还为魏忠贤设立了一座寺庙。那么,毛文龙的雕像可以归功于魏党吗?事实上,还有其他原因。
2、毛文龙一直被党争夹板气夹板
毛文龙起家在辽东招兵,收纳逃兵勇敢难民,凑足98人夺岛,扎稳脚跟。是时任登莱巡抚王华珍主宰了他的招募和建立根据地。这个人属于东林党,后来投靠魏党,成为东林叛徒。最后,他因广宁惨败被崇祯处死。王华珍也与熊廷碧的死有关,熊廷碧是东林党的坚定人物。
[img]634059[/img]
毛文龙起家的恩主是魏党。这个人间接杀了熊廷碧。这个账迟早会计算出来的。后来,毛文龙因功获封,获得了大量工资,这与登莱巡抚袁可立有关。袁可立是一个中间派,引发了魏党和东林党之间的竞争。这两个阵营都谈到了毛文龙。看来两党都没有把毛文龙当成自己的家人,毛文龙不得不被党争夹板。
3、袁崇焕是东林党的属性
虽然袁崇焕为魏忠贤建了一座祠堂,但他的骨头具有东林党的属性,这与他的恩主孙承宗有关。虽然孙承宗没有陷入党争,但他一直敌视魏党,并被传言要惩罚魏的“清朝君主”。袁崇祯被判处凌迟。当然,魏党残余势力的推动是不可或缺的。也可以理解为魏党对孙承宗仇恨的转移和替代。
袁崇焕擅长杀死毛文龙,这也与一个人有关:钱龙锡。这个人是一个坚定的东林党人。万历年间,他被魏党弹劾,革职回国。崇祯上台后,钱龙锡首先被使用。他的主要工作是审理魏党案。袁崇焕被崇祯重新使用。平台召对结束后,钱龙锡私下主持人袁崇焕杀死了毛文龙。归根结底,这仍然是党争的延续。
[img]634060[/img]
4、毛文龙没有被平反揭露的原因
毛文龙被袁崇焕的法令杀害。除了“十二杀”罪,最重要的原因是党争。魏党已经被铲除。东林党人怎么能容忍魏党的毛文龙?虽然王化贞死了,但用毛文龙向熊廷碧致敬还是不好?此外,他还涉及到党争中袁可立的是非
袁崇焕被处决,爆炸点与毛文龙的死有关。袁崇焕死后的14年里,东林党一家占主导地位,左右朝政。他们怎么能促成毛文龙的平反?也许袁崇焕在魏党残余势力的推动下被凌迟了,东林党人还没有清算。
魏党和东林党的党争产物是毛文龙和袁崇焕之死。此外,在袁崇焕死后执政的14年里,崇祯一副焦头烂额的样子,真的没有时间给有争议的毛文龙一句话。也许在他眼里,毛文龙虽然被杀了,但与魏党脱不掉干系,也应该被杀。在这一点上,崇祯不如乾隆明白——在乾隆年间的《明史》中,对毛文龙的死,结论是“妄杀”,即滥杀无辜。
清初,毛文龙的妾毛继斗被投降清廷的毛文龙老将邀请,计划让他担任清廷的重要职务。毛承斗拒绝接受,并说也怕违反先将军志,我担心毛文龙将军抗清的愿望和遗志违背了我的祖先。
早在毛文龙被杀八年前,他在鞍山的100多名亲属就死于后金军之手。在皮岛上,毛文龙的大多数随行官员和将军都姓毛。毛文龙解释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孙子。”。这些人是我的孙子
毛继斗是毛文龙的妃子,不是正室出生的。想必他的第一个儿子和孙子都被后金毁了。当这些“这一切都给孙子”的人想通过毛继斗反馈时,他们发现虽然他们不是自己的儿子,但毛继斗的野心和毛文龙一样,正直坚不可摧。
毛文龙被冤死了。崇祯为什么不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