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多活十年,秦朝能早400年把匈奴赶到欧洲吗?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至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王朝。
秦朝通过北击匈奴,南征吴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修建驰道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前220年),下令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有9条著名的驰道,包括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函谷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
秦直道,又称直道,是秦朝修建的军事交通工程之一,从秦始皇35年开始修建,持续了两年半。从咸阳(起点为咸阳淳化县)到九原县(现包头附近)。全部用黄土夯实,全长736公里。秦始皇率领10万名工人修建,以抵抗匈奴命令蒙田。
北击匈奴
为了消除匈奴对秦的威胁,秦始皇命令蒙田率领30万军队北击匈奴。秦始皇33年春(前214年),蒙田统一主力从上县(县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领偏师从小关(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匈奴败逃。秦遂取河南地(内蒙古乌加河以南、伊克昭盟地)。沿河44个县,移民填海。
由于匈奴的不断攻击,第二年秋天,秦始皇复活蒙田军,北渡黄河,取高阙(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占领阳山(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和阴山)、北假(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匈奴不敌,向北迁徙。为巩固河南地区,秦置九原县(郡治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为了防止匈奴南下,蒙田奉命在燕、赵、秦长城的基础上,征用大量农民工修建临涛(甘肃岷县),东至辽东长城,在巩固秦北部边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秦朝反击匈奴的胜利是对匈奴贵族入侵势力的第一次最沉重的打击。匈奴被迫“北移”了十多年,而不是“头曼不胜秦”。
扶苏和蒙恬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母芈氏。扶苏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秦始皇对此寄予厚望。
嬴扶苏认为,天下初定,人民不安,反对焚书坑儒等严厉政策的实施,从而激怒了秦始皇。秦始皇派他到上郡监督蒙田军队,帮助蒙田修建长城,抵抗匈奴。
秦朝著名将领蒙田。公元前221年,蒙田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崇拜内史 ,秦始皇深受尊敬,当时与弟弟蒙毅号称“忠信”。
秦统一后,蒙田率领30万军队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率军修建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国内交通堵塞的困境。蒙田在九县驻扎了十多年,震惊了匈奴,被称为“中国第一勇士”。
秦始皇意外死亡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这次旅行的主要随行人员有赵高、李斯、胡亥等,上清蒙毅也在随行。蒙毅是蒙田的弟弟,是扶苏的亲信。然而,当秦始皇在路上病重时,蒙毅被遣返到边境。
从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动来看,这似乎是赵高等人的策略。孟田带领30万军队与公子扶苏驻军上郡,从秦始皇身边遣散了孟毅,也就是说,扶苏的耳朵被移除了;此外,赵高被孟毅判处死刑。后来,由于秦始皇的赦免,赵高恢复了官爵。从那时起,赵高恨孟毅,发誓要摧毁孟氏族。赵高在秦始皇遣病重时遣散蒙毅,也为自己后来计划的实施清除了绊脚石。
后来,胡亥成为秦二世皇帝,扶苏、蒙田等人被迫自杀。
假如历史重演
秦始皇死时才51岁,死因有些奇怪。秦始皇死前曾想下诏召回扶苏,显然是想传位给扶苏,但却被赵高等人隐瞒。
如果秦始皇多活10年,公子扶苏必须当皇帝。根据秦朝早期战败匈奴的经验,以及秦朝修建长城和直达北部边境的道路,战争已经准备好了。
蒙田和蒙毅兄弟都是世界著名的将军,打败匈奴应该不是问题。匈奴只能选择西逃。
秦朝赵高胡亥等人的阴谋篡位,导致秦朝迅速灭亡。大泽乡陈胜吴光起义时,也以公子扶苏的名义,可见扶苏在当时人民心中的威望。
秦末战争导致中原国力衰落,匈奴趁机崛起,压制汉朝。汉朝聚集国力后,匈奴被迫逃往欧洲,距离秦朝已有500年。
如果秦始皇多活十年,秦朝能早400年把匈奴赶到欧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