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王保保救不了元朝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明初,出现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等一系列名将。这些名将都是能够独立的将领,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些名将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北元政权的王保保。即使是明朝的第一位将军徐达,也没有完全击败王保保,两人的水平在伯仲之间。那为什么王保保这么勇敢善战,不能挽救元朝的命运呢?
@ 我们来谈谈元朝的实际情况。元朝统治末期,在很多方面都被侵蚀了,根本无法挽回。元朝内部并不缺少贤臣良将,但面对复杂的局面,大家都无法回天。王保保是元代察罕帖木儿的养子,曾在金庸先生的作品《倚天屠龙记》中谈到过王保保。王保保是汉化的名字,他的蒙古名字叫扩廓帖木儿。在水平上,王保保的军事指挥水平超过了他的养父。与明朝第一位将军徐达,两人反复较量,结果是彼此的胜负。但仅仅依靠王保保一个人,根本无法挽救元朝。
[img]632863[/img]
王保保这个人的军事水平很强,但是政治水平不好。南方的朱元璋忙着攻击陈友谅和张士诚,王保保没有趁机攻击朱元璋。相反,他调动主力部队西征,与陕西李思齐争权。当王保保回来时,朱元璋已经平定了淮河以南的大片地区,并准备北伐。朱元璋曾与重臣们讨论过王保保的水平,朱元璋认为自己的将军常遇春不如王保保。常遇春是明朝二号将领,水平仅次于徐达。由此可见,王保保的能力应该和徐达处于同一水平。但是即便如此,王保保还是屡战屡败,这不是王保保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机器的问题。
[img]632864[/img]
元朝各方面都僵化了,出现了千疮百孔的问题。明朝刚刚建立,在各个方面都充满活力。在元朝阵营中,只有一个能打的王保保,而朱元璋手下有一系列名将。元朝可以分几条路进攻北方,在明朝反复北伐的过程中,经常分三条路进攻。王保保只能一路应付,即使自己取得了局部胜利,也无法弥补整个战略失败。在最高统治者方面,元顺帝和后来的元昭宗都远不如朱元璋。在古代社会,最高指挥部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败。
元朝败退蒙古草原后,仍有强大的势力,并多次组织反击。但此时的蒙古贵族已经汉化了很长时间,非常渴望回到中原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开始使用招抚政策。朱元璋愿意南下头像,给耕地和住宅。在高官厚禄和舒适生活的诱惑下,大量蒙古贵族选择投降,进一步削弱了北元政权的力量。例如,占领辽东的纳哈出率领20多万部众投降明朝。明朝开始掌握辽东,这相当于直接切断了北元政权的右臂。至于王保保,朱元璋前后七次招降。按照王保保的能力,如果投降明朝,至少是公爵,但王保保从未投降过。
[img]632865[/img]
王保保去世的时间和原因一直是个谜。有人说王保死于疾病,也有人说王保死于蒙古贵族的内讧。王保保在公元1375年左右去世,1375年后,北元政权再也没有派王保保去参加明朝军队的基本军事行动。明朝第一代名将相继枯萎后,明朝大将蓝玉曾试图与王保保较量。但当蓝玉逐渐崛起时,王保保已经去世了。因此,在著名的钓鱼海战役中,蓝玉几乎摧毁了整个北元的中央政权,直接导致了北元的解体和灭亡。
王保保勇敢善战,能打得好 为什么元朝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