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2000年,发生最多的事情是“狡猾的兔子死狗烹饪”。有人说君主多疑,也有人说臣子功高震主,君王不得不杀功臣。
说白了,君臣利益冲突。一旦没有外部因素,臣子对君王的作用就会降到最低,剩下的就是君臣之间的利益竞争。
君主有点多疑,臣子有点霸道,君臣反目成仇的事情下一刻可能会发生。把原因归咎于君主还是臣子?似乎都不合适。
[img]632181[/img]
无论关系如何,君臣、夫妻、父子、同事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的。为了良性发展双方的关系,你必须努力维持彼此的联系。如果双方疏远,怀疑的种子就会深深扎根于彼此的心中。
我们可以从李靖和李世民的相处中解释,君臣猜疑,互相残杀是可以避免的。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决定趁东突厥内乱发兵灭东突厥。他命李靖为战争的总指挥。
第二年,也就是贞观四年,李靖以3000兵马攻破定襄,俘虏了萧皇后。因此,李靖被封为代国公。同年,李靖率领军队深入攻破东突厥皇廷,杀敌1万人,俘虏10多万人。杰利可汗也被俘,东突厥自此灭亡。
李靖在灭国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将被唐太宗大肆奖励。但此时,御史大夫萧宇嫉妒李靖的成就,诽谤李世民,说李靖被军队掠夺,希望太宗皇帝受到严厉惩罚。
李世民相信萧宇的话,不问青红告白就骂了李靖一顿。李靖也没有辩护,只是扣头请罪。
御史大夫温彦博,《旧唐书·李靖传》,伤害了他的功绩,使靖军没有纲纪,导致俘虏中奇宝,散在乱兵之手。太宗大加责让,靖顿首谢。
当我们第一次读到这一段时,我们可能会认为李靖可能真的有罪,否则为什么不辩护呢?但回想起来,难以理解的地方越来越方便。
这是贞观四年,李世民没有老年人那么昏昏欲睡。面对萧宇的诬告,我们聪明神武的唐太宗既没有调查,也没有先问李静有没有发生过这件事。当他上来时,他骂了一顿,这似乎有点难以形容。而李静只是盲目地感谢自己的罪行,并没有为自己辩护。
如果我们深思熟虑,我们可能会发现李世民在这里的意图。我在上面写道,李靖突破定襄后被封为代国公,那么如何封杀东突厥呢?李世民把李靖封为王吗?
唐朝的世界已经稳定了十多年,灭国的功劳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李静摧毁了唐朝的前大敌东突厥。我们可以想象李静在军队中的威望有多高。如果李世民把李静命名为王,再加上李静在军队中的威望,李静会有其他想法吗?
李世民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成熟的政治家心里很冷漠。他不会盲目相信别人的“内心”忠诚。他只相信自己。
[img]632182[/img]
面对密封的李靖,李世民能做什么?这时,萧宇出现了。如果这个萧宇不是李世民肚子里的蛔虫,看到李世民的“尴尬之地”,他愿意做一个“奸臣”,那么他的行为就会被李世民暗中指导。
御史博士明明与皇帝作对,却暗中是皇帝的“忠实走狗”,否则御史博士这个可以随意告人的职位,皇帝可以放心给一个非心腹?
在萧宇的告发下,李世民找到了“惩罚”李静的借口。他“不顾脸皮”地责骂李静,这既是一种惩罚,李静有罪不能继续奖励,但也是一种测试,李世民需要看看受委屈的李静有什么反应?
李靖为你消除了东突厥的隐患。即使你不奖励他们,你也会互相诽谤。李世民脸皮厚,心黑吗?
李靖也更了解“厚黑”。历史上有多少人能在“功高振主”之后好好结束?可以说,李靖深知官场智慧,懂得猜测。这时,李靖估计也在思考如何打消李世民对自己的猜疑。
李世民以“莫须有”的罪名开始了莫名其妙的辱骂。李静立刻明白,这是李世民对其“功劳”的处理。面对李世民的责任,李静的脸“厚”了。如果一个脸皮不厚的人,他可能会和李世民争吵。
李世民的责骂不是为了让李静证明他的忠诚,而是为了让李静的指控成为事实。李静理解唐太宗的意图,所以她没有为自己辩护,只是为了皇帝的原谅。
李世民看到李静的态度,心也放心:李静还是我的李静啊!李静的“指控”是真实的,自然不会有奖励。如果这件事结束了,李世民的做法将不可避免地令人心寒,作为一名政治老手,他自然不会让这件事结束。
直到这件事的风声过去(李靖灭突厥的风头过去),李世民才奖励李靖灭突厥的功劳。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对其功劳的奖励,并没有让李靖脱罪。而且,这份奖励把李靖放在了“左光禄医生”的官职上,这是一个虚假的职位,光有荣誉,没有实权。
李世民一直以财产和荣誉“安抚”李静,没有给予他实际的权利。李世民知道,大臣们一开始并不想获得权力,有时他也不能被迫获得权力。为了避免大臣们获得权力,他们必须在权力和声望最盛大的时候冷却一段时间,这对大臣们也有好处。
当李靖够冷的时候,李世民又用了他。他不仅为李靖洗刷了“罪名”,还让他参与政治。在此期间,如果李靖有一点不当行为,他可能不会死,但他肯定不会有光明的一天。
随着《旧唐书·李靖传》的推移,太宗称之为:“隋将史万岁破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杀。我不是。当赦公罪,记录公勋。”诏加左光禄医生,送丝千匹,真食一通前500户。很少,太宗称靖说:“以前有人诽谤公众,现在我意识到了,公众不认为怀孕。”送丝2000匹,拜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
李世民考验了李静,李静严格执行了他作为大臣的道德。有人说李世民的做法太令人心寒了。众所周知,这是上级“仁义”的表现。如果我们盲目地提高大臣的地位,把他们放在一个无法控制的地方,那么最终只有君主和大臣之间的斗争才能走。
如果李世民是一个无情的君主,他会在突厥战争后大肆奖励李靖,然后找其他借口杀了他。即使李靖自己逃跑了,他也逃不掉。
在这方面,李世民只是脸厚,心还没有完全黑。
李世民的做法是告诉李静:你还认为我是你的君主吗?李静回答说:我只是你的大臣。李世民和李静是关系良好的典范。
有时候,只有了解上位者的真实“居心”,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厚黑”还是有用的。
李靖功高震主,被李世民骂为何还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