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关于清朝的电视剧和书籍数不胜数,但这些内容要么讲述后宫妃嫔的宫廷斗争,要么讲述皇帝和将军的战略。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很少涉及。那么,清朝占全国人口五分之四以上的农村农民的现实生活是什么呢?
[img]630178[/img]
作为一个农耕帝国,清朝的农民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和不起眼的角色。绝大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儒家思想。但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又有责任感,尽职尽责,懂得礼义廉耻。代代相传的中国农村道德准则早已根植于大多数农民的心中。@ 民间传说、迷信、佛教、道教教义也对农民的日常规范构成了重要约束。
清朝的大多数农民一生都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几十英里的方圆往往是他们旅行的最远的距离。一个普通的村庄大约有几十到几百个家庭。为了与其他村庄的农民交流是否存在,通常在12到18个村庄的中间形成一个集镇。
集镇离农村不远,步行可以直接到达。集镇的市场日一般为10天。周边村庄的农民在集镇上出售自己的农产品或手工制品,并从集镇上的其他农民那里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
相邻的城镇会错开市场日,这有利于农民在城镇之间来回市场。对于那些以交易为生的挑货者和经销商来说,这样的时间表也让他们不会错过任何在市场日做生意的机会。
集镇是清朝大多数农民眼中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这里有茶馆、寺庙和节日的灯会。在集镇上,人们可以遇到周围其他农村的大多数人。由于许多村庄都住在同一个家庭,有婚姻年龄的农民也需要通过镇上的媒人去其他村庄找新娘,所以镇也承担着类似于今天婚姻介绍所的功能。@ 集镇人员比较复杂,农民在这里可能会遇到政府的代表,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秘密组织(如天地会、白莲教)的成员。
清朝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县,所以有一句话叫“皇权不下县,县下只有宗族”。宗族是清朝法律认可的地方自治组织,一般由受人尊敬的人担任。族长有很大的宗法权力。基本上,家庭中的一切事务都是由族长主持和决定的,法律总是维护族长的权威。
宗族承担着许多基层社会功能,如为家庭儿童开设私立学校;为家庭成员安排婚丧仪式;解决家庭成员的家庭纠纷,防止矛盾发展到影响政府的地方。当地方动乱发生时,民族领导人也可以组织当地民族团体进行防御。
@ 在清朝的农村社会,老年人代表权威,不尊重年轻人和老年人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如果儿子敢违反父母的命令,父母可以给予任何惩罚,甚至不承担法律责任。这种父母的权威与孩子的孝顺是绝对相关的。
[img]630179[/img]
理想情况下,清朝农民世代生活在这样一个圈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一旦自然灾害或兵祸来临,这种简单的农耕生活就会被打乱。如果秩序没有及时恢复,简单的农民很可能会成为最容易煽动的危险分子,从而危及帝国的安全。因此,当灾难发生时,清朝皇帝经常派钦差大臣到该地区救灾,并免除该地区的税收负担,以尽快消除灾难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施坚雅的《中国农村市场与社会结构》
清朝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当时的生活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