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7年,乾隆22年,清军平息了准噶尔汗国阿睦尔撒纳的叛乱,不仅标志着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清朝战争”终于圆满结束,也意味着自安史之乱以来,中原王朝的势力再次到达中亚。
哈萨克玉兹的阿布莱汗在中亚和清朝之间的障碍被清除后,主动将其送往朝圣:
“哈萨克小汗臣阿布莱谨在中国大皇帝面前演奏:自从他的祖先额什木汗和杨吉尔汗以来,他从未获得过中国声教
阿布莱大臣愿意带领哈萨克全部,归于鸿化,永远是中国的臣仆,伏维中国大皇帝瑞健。七位头目和十一名随役人员被派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恭敬万安,敬备马匹的奉献和演奏。"
继阿布莱之后,哈萨克的大玉兹和小玉兹的汗王,以及布鲁特(柯尔克孜)的领导人也主动要求回到中国。开拓领土一直被认为是皇帝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但乾隆礼貌地拒绝了哈萨克的要求:
“我只期尔部安居乐业,俾游牧各依旧俗气,即贡献也从尔便,如遣使入圣,我自优加赏。”
哈萨克的要求也从他们与准噶尔蒙古的仇恨开始。准噶尔部是卫拉特蒙古(明朝翻译为瓦拉)领导人的驻地。在明朝,卫拉特蒙古领导人也首先被杀后,卫拉特蒙古放弃了漠北牧场,在黄金家族和察哈台汗的持续打击下逐渐转向哈萨克草原。
此时,哈萨克人正忙于与乌兹别克人争夺贸易渠道,因此他们在草原上与卫拉特人保持了近百年的和平。然而,16世纪末,哈萨克汗国逐渐崛起,西迁的卫拉特人成为哈萨克汗国的一部分。
17世纪初,内忧外患的卫拉特王决定搁置矛盾,转向联合,共同抵抗外敌。统一的卫拉特蒙古不仅对喀尔喀蒙古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在东部取得了有利的局面,还进军了西部,征服了哈萨克的杨吉尔汗。后来,准噶尔部长加尔丹将卫拉特势力推向了顶峰,不仅控制了哈萨克草原,还逐渐征服了锡尔河流域的大部分城市。
准噶尔汗国的崛起让新兴的清朝感到不安,最终爆发了著名的“清朝战争”。在准噶尔部最强大的时候,“20多万,60多万”是中国西部最强大的地方政权。清政府也效仿汉武帝派遣西部地区,希望与中亚的哈萨克人合作,攻击准噶尔部,使其无法相处。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与清军对抗准噶尔时,哈萨克汗王看到了清朝帝国的强大,所以他们有了归化的想法。他们只是不认为乾隆皇帝只是希望他们与清朝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不想教育他们。
长期以来,世界对乾隆的评价一直是“伟大的快乐成就”,但乾隆的政策在哈萨克归化问题上可以说是相当务实的。从军事角度来看,准噶尔部的实力远低于清朝军队。清朝战争可以持续三代人的根本原因是“遥远”。
西北部的军队与大陆不同。汉武帝征服匈奴时,将粮食运到前线要花30英镑。清朝平息准噶尔之乱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巨大的后勤消费使清朝的财政几乎崩溃。雍正时期,清军几乎放弃了进攻的想法,采取了防御措施。
如果不是准噶尔汗国的内讧和天花,乾隆根本不敢想完全平息准噶尔的混乱。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乾隆还是反复敦促前面的指挥官加快进军步伐,迅速进入准噶尔巢穴伊犁。一旦战争稍微粘住,国家财政就会崩溃。
准噶尔部属于蒙古草原部,清朝将其视为“故乡”。收复准噶尔对清朝的蒙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哈萨克起源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不属于中国。此外,“千里之外,荒地辽阔”只能更难治理。
此外,清朝和沙皇俄罗斯之间的哈萨克领导人通常在生存的压力下取悦双方。一旦清军驻扎在哈萨克草原上,它必然会与沙皇俄罗斯发生积极的冲突,这是中国和俄罗斯都不想看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把中亚和沙皇俄罗斯放弃了。
尽管拒绝了哈萨克回归的请求,但清朝统治者对哈萨克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友好,使新疆成为哈萨克牧民的首选避难所,最终使哈萨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为什么乾隆拒绝他并入中国,哈萨克帮助清朝平定准噶尔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