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禄山这么容易打到长安?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最著名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他和杨贵妃的故事,另一件是安史之乱。然而,令后来人惊讶的是,当时的唐朝也处于繁荣的暮年。虽然各种社会矛盾严重,但国力依然存在。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安禄山的叛军势头在北方混乱,唐朝首都长安和洛阳很容易建成。
我们应该知道,虽然安禄山的叛乱是巨大的,但本质上是唐朝一个地方军区的军事叛乱,但结果是不同的。从安禄山开始到他的军队赢得长安,相当于从北京东北到河南洛阳,然后到长安。安禄山在当时的交通条件和行军条件下花了多长时间?洛阳和长安在一个多月前就被带走了。
这个速度太快了。要知道安禄山的部队不是旅游,而是一路行军攻城,与唐军作战。就这样,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可见安禄山的部队在早期打得有多顺利。那为什么盛世暮年的唐朝如此不堪一击呢?首先是当时唐朝的军事布局。唐玄宗时期,对外战争从未停止过。这时,唐朝的边境战线非常广阔,所以唐朝不得不把精锐的士兵和将军分散在边境线上。
与此同时,唐朝实行了招募制度,最初的政府时代已经结束。为了财政平衡,唐朝维持的军队总数有限,安禄山自己的军队可以达到20万,占唐朝总部队的很大一部分。外实内虚成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夕的实际情况。安禄山部队起兵后,一路上基本都是望风而降。唐朝中原、长安等地都拿不出一支实力相当的队伍与安禄山作战,所以他的军队会如此顺利。当然,我要感谢杨国忠。为了打南诏,他动员了中原、长安等地20多万人,然后输了。
第二个原因是安禄山的准备太充分了。在此之前,安禄山是东北地区最高的军政长官。他还掌握了东北的马场。他的军队里有非常流动的骑兵,但同样,安禄山对去长安的路太熟悉了。你知道,当时人们的流动性很低,没有GPS,地图导航你找不到北方,更不用说行军了,但安禄山不同,在此之前,他是唐玄宗的红人,多次到长安,这些路线和长安关口城镇安禄山已经派人秘密记录。
当他在叛乱之前召集所有将军时,他立即拿出了事先制定的行军路线图。之后,叛军可以说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按照这个去长安。河北是他出发时最重要的地区。这是安禄山势力和中原的重要缓冲区。然而,当时,河北属于安禄山的管辖范围。它不仅没有起到缓冲作用,而且成为叛军中转加油站。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如此,唐朝也不是没有能力按住安禄山,但唐朝的君臣多次浪费好局,所以他们被打败了。归根结底,唐朝的君臣过于鄙视安禄山的叛乱。上下弥漫着轻敌的气息。唐玄宗一开始并不相信。后来,他只是想迅速平静下来。无论是杨国忠还是负责平叛的将军冯常清、高仙芝,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安禄山的叛乱有多严重。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轻敌和上述一系列原因,安禄山在唐朝的失败中轻松击败了长安。
[img]628496[/img]
为什么安禄山这么容易打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