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南明百万支兵打不过十几万八旗兵的读者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往下看~
1644年3月,“闯王”李自成率领军队突破北京城。崇祯皇帝死前叹了口气,“我不是亡国之君,大臣都是亡国之臣”。随着这声叹息,崇祯皇帝朱自检在景山上吊自杀,明朝结束了。然而,事实上,明朝仍有一些残存势力,与南方的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残部合作,抵抗清朝近20年。历史称这段历史为“南明”。
南明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奇怪的存在,它有一个非常完美的中央机构。当永乐大帝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朱元璋死后,带领军队以“靖难”的名义带领军队南下,将侄子建文帝朱允郅赶下台湾,历史上被称为“靖难之战”。但南京不是朱迪的“老巢”。北京是朱棣的根据地。朱棣决定在永乐19年迁都北京,天子守边可以减少资金支出。而南京则被朱棣视为“留都”,保持着与北京相同的中央机构,六部两院都有很多。但拥有如此健全的系统却无法抵抗清军的进攻。南明军队不能吗?
事实并非如此。就兵力而言,清兵的数量远低于南明军队。满清入关时,清兵总共不到十万人,再加上降清的吴三桂手中镇守山海关的三万五千名守军,也只有十几万人。南明的兵力比他们多几十倍。明末南明的精锐部队和武装力量总数可达400万。即使满清八旗子弟个个骁勇善战,也无法弥补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虽然历史上有一场飞水之战,官渡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斗,但无论如何,十几万到四百万都无异于用卵击石。
但在清军眼里,拥有如此强大兵力的南明,却像纸一样刺破。问题在于南明朝廷本身。1644年,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杀,这对明朝来说是个大坏消息,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闯王李自成。南明朝廷一致认为李自成是他们的头号死敌。但他们对满清并没有太大的敌意,甚至有些好感。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兵打跑了李自成。而且多尔根入关后的做法很受欢迎。他收葬了崇祯皇帝和皇后,并为他们披麻戴孝。这使得南明的政府官员认为清兵只是为了报复君父的仇恨,他们很快就会退出关外。这样的想法有多可笑。多年来,清兵攻不破山海关,现在能进北京,等他们退出简直是痴人说梦。
突破北京后,多尔根头脑清醒。他面对的是大顺军和南明这两个敌人,必须先选择集中兵力杀人。多尔根聪明地选择了大顺军。然而,南明高级官员错过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赢得渔民的利益。兵部尚书史可法并没有选择攻击,而是一举歼灭了清军和大顺军,而是致力于朝廷内部的党争,然后争论谁将成为皇帝。
[img]629172[/img]
就这样,本只有十几万兵马的满清,先歼灭了大顺军,然后南下清理了南明。让这个有无限复国可能的朝廷存在不到20年。
[img]629173[/img]
@ 南明的失败在于他们的不团结,以至于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被打破。筷子很容易折断,但筷子不能折断。如果南明真的能团结起来,聚集军队与满清抗争,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子还不得而知。
是因为南明的军队不行吗? 为什么拥兵百万就是打不过几十万的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