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三家分晋是否均匀分配? 为什么韩国最弱?

三家分晋是春秋战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公元前453年,赵氏联合韩﹑魏灭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令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分为晋国公室。三家分晋后,战国七雄格局形成。其中,就韩国而言,它不仅成为三晋中最弱的诸侯国,也是战国七雄中实力垫底的国家。

例如,在对外战役中,韩国几乎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录。除了消灭郑国,它唯一的胜利大多是诸侯国之间的联合行动,类似于五国之间的战争。那么,问题是,为什么韩国在分为三个晋朝后成为最弱的国家呢?没有平等的分数吗?

[img]626100[/img]

@ 笔者认为,三家分晋后,韩国的实力远不如赵魏,确实与当时划分的疆域格局直接相关。根据三家分晋后的地图,进入战国时期后,赵国获得了晋国中部和北部的原始领土,魏国获得了晋国东部和西部的原始领土。其中,赵国的领土基本相连,这更有利。至于魏国,虽然领土分为两个不相连的部分,但战国初期东齐西秦相对较弱,有助于魏国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

相应地,韩国的领土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整体面积相对较小。也就是说,虽然人们常说魏、赵、韩分为晋,但这不是晋的平均分割,而是根据各自的实力分为晋。在晋朝历史上,赵的实力可以说明显强于魏和韩,领土相对广阔。

[img]626101[/img]

同时,除了相对较小的领土面积外,韩国的领土也被魏、赵、南楚包围。而这显然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三家分晋后,韩国、魏国和赵国保持了相对团结的格局。因此,在魏国和赵国的包夹下,韩国自然不能破坏这种格局,也就是说,它不能通过攻击魏国和赵国来扩大领土。基于此,在战国时期,韩国的领土基本上受到长期限制,没有扩张的空间,这是韩国一直软弱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与魏国和赵国相对应,韩国几乎没有君主有所作为。就魏国而言,魏文侯实施了李悝的变法,重用了吴起等贤臣,迅速增强了魏国的国力。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和魏惠王都是有成就的君主,奠定了魏初称霸中原的局面。

至于赵国,虽然战国初期没有存在感。然而,赵武灵王即位后,他开始胡服骑射,改变了赵国的衰落。赵武灵王后,赵惠文王重用林相如、廉颇等文臣武将,也是一位更有前途的君主。就韩国而言,基本上没有与赵武灵王和魏文侯相当的君主,这已经成为韩国软弱的重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缺乏有成就的君主。虽然韩国已经进行了申请不害变法,但与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相比,申请不害变法显然是一个不完整的变法。申请不害变法是战国时期法家人物在韩国的变化。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申请不害韩国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韩国的国力。

[img]626102[/img]

@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正申不害韩昭侯用“术”有余,定法不足,“不擅法”,因此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韩国的问题。韩昭侯一死,韩国很快又衰落了,@ 与商鞅变法、邹忌变法、李悝jy变法、胡服骑射等同时期变法相比,申请不害变法并不是真正的成功,也就是说,申请不害变法只是一个小修补,缺乏不破不立的勇气。

而且,韩昭侯和申不害死后,变法逐渐无法长期执行,这显然与赵国胡服骑射长期执行的情况相反。综上所述,三家分晋后,韩国领土面积相对较小,地理位置差,缺乏有所作为的君主和彻底的变化,远不如魏赵强大。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在秦灭六国之战中灭亡的诸侯国。


三家分晋是否均匀分配? 为什么韩国最弱?三家分晋是否均匀分配? 为什么韩国最弱?

,,,,,,,

  • 晋文公在哪场战役时称霸?之前都经历了那些磨难
  • 春秋时期的诸侯王大多都与周王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不例外,据《左传》记载,晋文公本名姬重耳,是晋...

  • 中国阿Q精神的鼻祖是谁?孔子的儿子孔鲤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些“阿Q”情结。鲁迅发现了这个“真理”,率先获得了文学版权,比如匕首射击,刺伤了许多人隐藏的心:“哦...

  • 赵衰和赵夙是何种关系?赵衰对晋国有何贡献
  • 赵衰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辅佐晋文公成为一方的霸主,是当时五大贤士之一。赵衰在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时,便一直跟随在他...

  • 晋献公曾是一代英明霸主 为何晚年时如此昏庸?
  • 一点号趣味微历史2016.8.6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自晋献公以来,一直有诸侯霸主出现,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城濮之战中大败楚...

  • 西晋名将王濬与王浑 攻打东吴时在三山矶结怨
  • 刘禹锡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其实,当年同时挥军东吴的王浑原本更有...

  • 孔子的弟子贤者72人 为何儿子孔鲤却不是人才?
  • 孔鲤是孔圣人和亓官氏的独子。伯鱼不像他父亲的学生那么有才华。纵观整个论语,伯鱼出现的次数比较少。而在相关的文献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