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朱迪,皇位得之不易,为什么选择了又胖又残疾的儿子继位?
永乐22年(公元1424年),朱高炽登基为皇帝,但在位时间很短,只有一年。朱高炽看起来很普通,但也很胖。此外,朱高炽的腿和脚都有问题。他可能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时需要帮助。
长相丑陋、残疾的朱高炽最终被朱迪立为王子。经过几次曲折,朱高炽继承了大统。为什么聪明的朱迪选择朱高炽作为继承人?
[img]626108[/img]
第一个原因:长子继承制度
自古以来,封建王朝大多以长子继承王位。对于皇室来说,长子是皇后的长子。自商朝以来,这一宗族制度已经流传下来。在明朝,祖先的家法仍然占有很大的地位。皇帝是王朝的天子,但许多大臣也会参与王子的问题。
甚至大臣们也会把建立王子作为自己的责任。一旦皇帝在继承人问题上存在分歧,雪花般的奏折就会飞到皇帝的办公桌上,这也会让皇帝难以忍受。在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上,朱迪主要考虑的是长子朱高炽,这是最可靠的。即使朱高炽残疾,他为王子是合理的,大臣们也会同意的。
第二个原因:朱高炽有战功
朱高炽曾坚守北平城,成功抵抗李景隆的进攻!
朱棣几乎是唯一一个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的例子。然而,即使他杀死了更多的老建文大臣,他也无法掩盖篡位的事实。这就像一场赌博,朱棣赢得了赌博。对于靖难来说,这场战争不仅是朱棣的夺位战,也是朱棣儿子的权力战。
朱棣最终会死,那么他儿子中的一个就能得到王位,想来朱高炽、朱高旭、朱高羲都很了解其中的利益。
建文元年10月,朱迪率兵出北平,向宁王要求多颜三卫骑兵。多颜三卫是蒙古人的精英,也是靖难之战的中坚力量。这时,朱高炽守卫着北平城。守城的工作很不讨好。守城可能不是功劳,但一旦失败,就会有大麻烦。
史料记载: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于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50万人,城赖以全。 ”
朱高炽没怎么想。他只有一个目的。他守住北平城,等待父亲回来。面对李景龙50万军队,朱高炽合理分配军队,稳定军心。经过激烈的攻城战,北平城一动不动,朱高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朱迪对此印象深刻,这个先天残疾的儿子能有这样的能力,这让他很高兴成为父亲。这场守城之战,给朱高炽积累的军事威望,也成为他后来继位的重要政治资本。
[img]626109[/img]
第三个原因:朱迪非常喜欢他的孙子朱瞻基
所谓隔代亲,一般指爷爷孙子的感情,有时候爷孙的感情甚至超过了父母。朱迪怀疑朱高炽,但朱迪非常喜欢朱瞻基。朱瞻基不仅聪明,善于诗画,而且能力出众。
在朱迪的北伐中,他经常带着孙子朱瞻基来培养皇太孙。永乐十二年,朱迪第二次北伐,也带着孙子朱瞻基。在忽兰失去温度的战争中,朱瞻基突然在乱军中失踪。由于明军的猛烈冲击,朱瞻基曾经被敌人包围。
得知朱瞻基失踪后,朱棣几乎崩溃,立即命令部队迅速进攻,从而救出了被包围的朱瞻基。可见朱棣非常重视朱瞻基,甚至超越了儿子。正是对朱瞻基的热爱决定让朱高炽接任皇位。
[img]626110[/img]
第四个原因:朱高旭试图阴谋夺权
朱高旭是朱迪的次子,在靖难之战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继承了朱迪好战的热血。他不仅勇敢,而且能冷静地判断形势。他是一位罕见的优秀将领。
史料记载:
“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旭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
在白河沟之战中,朱迪陷入了一场艰苦的战斗。正是朱高旭及时率兵救援,才救了朱迪,反败为胜。除了卓越的战功,朱高旭还继承了朱迪阴险狡猾的特点,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
在靖难时期,朱高旭是一位善于战斗的将军。朱棣继位后,朱高旭一直在秘密培养势力,并有不良尝试。当然,朱棣的聪明才智可以看出朱高旭的阴谋。朱棣多次要求朱高旭尽快到属地就藩,而朱高旭则纠缠不清。
不仅如此,朱高旭还不得不多次说朱高炽的坏话,以减少朱高炽在朱迪心中的印象。从长远来看,朱迪也开始厌倦这个狡猾的二儿子,最终建立了长子朱高炽是合理的。
朱高炽能力有限,身体残疾,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有成就、有抱负的皇帝。继位后,他纠正了朱迪的各种错误,废除了许多苛刻的政治,平反了许多人的冤狱。朱高炽的短暂统治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迪没有选错人。
参考资料:《明史仁宗》 、《明史·列传第六》
朱高炽长相丑陋,身体残疾 为什么朱棣会传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