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被后人尊为清太祖的努尔哈赤正式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征程。在几十年的战斗生涯中,努尔哈赤控制的领土不断扩大。为了满足需要,他曾六次建都迁都,以便随时靠近军事斗争的前线。然而,与努尔哈赤雄心勃勃、有远见的努尔哈赤相比,他的许多人贪图眼前的舒适,满足既得利益,怀念家园,没有野心。他们在每次迁都时都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阻止他们,其中最激烈的有三次:
[img]625774[/img]
凡城从赫图阿拉迁都界
赫图阿拉是努尔哈赤建立的第二座首都,也是一个汗流浃背的地方。住了16年,努尔哈赤选择迁都凡城。诸贝勒和大臣缺乏战略眼光和远大抱负。他们以劳动教师长期战斗、疲惫不堪为由,共同要求班主任整改,“在密集的马下”,“让士兵回家修复战争”。
努尔哈赤力排众议,大家都说:“现在是六月的仲夏,行兵已经20天了。如果都是赫图阿拉,到达需要两到三天,士兵从都城返回屯寨需要三到四天时间。炎热的时候,兵马怎么能这样强壮呢?”在他的坚持下,军队在当地修建了界凡城,以安顿人马,并在此基础上攻下了铁岭,收集了叶赫部。
[img]625775[/img]
辽阳从萨尔浒城迁都
虽然《萨尔浒传》是努尔哈赤六个首都中居住时间最短的,只有半年,但它确实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臣们刚刚安顿下来,不想再扔了。但努尔哈赤觉得山路很危险,不利于向外扩张;辽阳作为明朝的辽东首都,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军事地位极其重要。
无奈,那些贝勒和大臣已经习惯了攻击下一座城市。抢劫结束后,他们弃城回归,所以他们不愿意搬到另一个地方。努尔哈赤严厉批评了他们贪图暂时的安逸,错过了他们面前的财富和进取的想法。凭借他不可动摇的绝对权利,一半是劝说,一半是强制执行,他终于勉强统一了自己的意志和行动。@ 迁都辽阳。
[img]625776[/img]
沈阳,辽阳前都
迁都辽阳四年后,努尔哈赤决定再次迁都沈阳,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迁都。诸贝勒和他的大臣们认为,这里的新宫殿将再次建成土木工程,因为他们担心过度劳动和人民的死亡,所以他们试图阻止它。然而,努尔哈赤认为辽阳靠近海口,深深恐惧明朝水手从海上进攻。
沈阳可以攻击、撤退、守卫,靠近抚顺、铁岭、开原等女真故乡,不仅有利于巩固后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地域、经济、资源优势。后来,正如努尔哈赤所料,沈阳建都迅速成为辽东乃至东北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成为清朝统一的基地。
历史上的迁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 努尔哈赤是如何排除众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