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秦朝灭亡的预言,
历史上关于大秦帝国灭亡有两个著名的预言或预言:一个是“死秦胡”,另一个是“楚虽三,死秦必楚”,从秦灭亡的过程来看,似乎两者都有点合理,所以两者更可靠或更有说服力?让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分析一下。
先说“亡秦者胡”:据说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世界后,一心想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一位术士卢生为此出海寻找蓬莱山,以获得不朽之药。当然,这是对秦始皇的愚弄(秦始皇在这件事上被愚弄了不止一次)。据估计,他不能交朋友,所以卢生给了秦始皇一本所谓的“仙书”。书中有一句预言:“死秦的人,胡也。秦始皇认为胡人和胡人也指的是当时北方强大的匈奴人,于是命令蒙田率领30万铁骑北击匈奴,以消灭秦朝的危险;这还不算。秦始皇还征服民夫修建长城,防止胡人南入北方。
谁知道这个胡不是另一个胡,这个“胡”字不是匈奴,而是他自己的儿子胡海:秦始皇死于沙丘后,赵高和李斯首先给了大秦皇位继承人的儿子扶苏,然后改变了秦始皇的小儿子胡海为皇帝,即秦二世。胡海即位后,越来越严重的横向收敛引起了全世界的反抗,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img]625002[/img]
再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来自《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从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楚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屈、景、昭,这是出国的三个姓氏),楚国也可以摧毁秦国;第二种解释是,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家庭,它也可以摧毁秦国。无论哪种解释,意思都差不多,也就是说最终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人。
了解这两种说法的起源,我们来看看秦国是死于胡亥还是楚国(楚人)。这两种说法中哪一种更有说服力?
虽然胡亥是秦二世,但他的权力并不在他手中。赵高是真正掌握大秦帝国命脉的人。就连胡亥最终也被赵高杀死了。当然,赵高胡是不作为的,混乱的朝纲是以胡亥的名义进行的;另一点是,胡亥即位后杀死了他的20多个兄弟姐妹,说他残忍不仁。事实上,大秦并没有死在他手中,胡亥死后,子婴杀了赵高,秦国还支持了几十天才投降攻入关中的刘邦。虽然胡亥在很大程度上为赵高背黑锅,秦国最终并没有死在他手下,但作为秦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死秦者胡”还是有道理的。
[img]625003[/img]
不得不说,大秦帝国从来都不缺将军的才华。虽然当时世界人民一起讨秦,胡亥和赵高当时手里没有兵(一支50万的主力秦军南征百越去了,去了就不回当地了;另一个30万在防守匈奴,但是教练蒙田蒙毅兄弟被杀了)。当时秦国武装了几十万刑徒,交给少府张寒镇压起义(这里有一句话,少府是秦成立的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泽的收入与皇家手工业制造无关,也就是说与领兵作战无关)。张寒屡战屡胜,几乎要靠自己平息混乱。
[img]625004[/img]
这时,一个人站了起来。他是前楚国著名将领项燕的孙子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毫不犹豫地破釜沉舟,以5万楚军破章邯20万和王离20万(这是从30万匈奴大军中抽调出来的秦国精英),共有40万秦军,彻底扭转了全世界的局面,秦军主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可以说,没有项羽巨鹿之战的胜利,刘邦不可能先进入关中摧毁秦国,秦末的农民起义和六国的复国运动可能会被张邯逐一摧毁。
[img]625005[/img]
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个“亡秦必楚”在项羽巨鹿之战的光芒下很有说服力,比“亡秦者胡”更可靠、更准确。其实也可以换个角度:没有“亡秦者胡”胡亥和赵高的横征暴敛,就没有秦末起义和六国复国运动,也就没有项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从这个角度来说,“亡秦者胡”和“楚虽三户,亡秦者必楚”是一前一后,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与死秦胡和楚虽三户相比,死秦必楚 预测秦朝灭亡的说法哪个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