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晋楚争霸如何站队就显得尤为关键。经过几场大战,晋国略有优势,但总的来说,两国仍然平分霸权。秦国当时的立场是什么?在秦国的帮助下,晋文公顺利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当时晋国与秦国的关系非常好。但萧战后,秦国选择与楚国结盟对抗晋国。那为什么秦国与晋国决裂,转而选择与秦国合作呢?让我们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img]624166[/img]
一
@ 根据《春秋》、据《左传》等史料记载,春秋初期,秦穆公向晋献公求婚,以求将来与中原友好,与当时实力雄厚的晋国结婚。晋献公嫁给了他的大女儿。此后,秦穆公与晋怀公、晋文公等晋国君主结婚。特别是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公子重耳登上了晋国君主的宝座。@ 对当时的秦国和晋国来说,在关系上可谓进入了“蜜月期”。然而,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战争之后,秦穆公觉得晋秦的联合结果只有利于晋国。公元前630年,他背叛了晋国,并选择与郑国结盟,以与强大的晋国竞争。因此,很明显,秦国背叛晋国的直接原因是晋秦联合结果只有利于晋国。
二
此外,地理位置不在中原。秦穆公支持晋文公统治诸侯,不能直接给秦国带来任何好处。也就是说,中原的诸侯国只会依附于晋国,不可能依附甚至屈服于秦国。@ 在晋楚争霸中,秦穆公无论如何帮助晋国,都有点“为别人做婚纱”的感觉。基于此,秦穆公及时扭转了秦国的对外战略。晋文公、郑文公在公元前628年相继去世。对此,秦穆公派兵进入中原地区,结果,在回师的路上,秦军被晋军埋伏。在萧之战中,晋军与姜蓉在萧山(今河南陕县东)设伏,全歼3万精锐秦军。而这促使秦晋彻底走向决裂。
[img]624167[/img]
三
萧战后,一向冷静理性的秦穆公,面对3万大军的损失,并没有立即向晋国报复。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显然是因为秦国的实力与晋国的差距很大,贸然进攻晋国,可谓不自量力。秦穆公当然也没有坐以待毙。根据《春秋》、据《左传》等史料记载,萧战后,秦国释放了他在攻战中俘虏的楚将斗克,并正式与楚国结盟,以对抗强大的晋国。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5年)发生了秦楚之战,又称攻击战。这场战斗中,秦军俘虏了楚国将领沈公斗克、息公屈御寇,回国。把楚国将领沈公斗克等人放回楚国,无疑是秦穆公扔给楚国的橄榄枝。
[img]624168[/img]
四
@ 对此,在晋楚争霸中处于劣势的楚国,自然接过了秦穆公抛出的橄榄枝。在秦国和楚国的联盟中,仍然通过婚姻巩固关系,如楚平王的妻子伯嬴,是秦景公的女儿。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来自楚国。然而,春秋时期,秦国虽然与楚国结盟,但仍未将晋国从中原霸主的宝座上拉下来。换句话说,春秋时期,晋国一方面压制了西方的秦国,另一方面也占据了晋楚争霸战争的上风。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晋国的实力,包括晋国后的三晋,使得秦楚联盟关系延续到战国中期。换句话说,秦、楚、晋的关系与魏、蜀、吴的关系相似。
晋秦关系如此之好 为什么要在晋楚争霸中与楚国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