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清朝在268年的时间里 为什么统治者不推广满语?

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大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自立为“复育列国英明汗”,后金政权宣布成立。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改名为“清朝”,清朝正式诞生。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清朝一直作为地方政权存在,直到顺治元年(1644年)入关才开始统治全国。清朝作为大一统王朝存在于1644年入关至1912年灭亡的268年。清朝作为非汉族封建政权,表现出极大的不自信。

面对大量汉人带来的统治危机,为了削弱汉人的抵抗意识,清庭强行规定“全国官民、北京内外限制10天,直隶和各省地方从布文到日限制10天,全部剃须。此后再次下令“官民既剃了头发,衣冠都要遵守本朝制度。这就是所谓的“剃发易服”,为了强制执行,清政府甚至坚持“留头不留头,留头不留头”的标准。清朝以前,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入主中原,但并没有强制实施“剃发易服”,而是保留了汉族的传统服饰。

[img]621775[/img]

清军入关之初强制实施的“剃发易服”,是汉族历史上第一次破天荒。“孝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剃发易服令一出,全国汉族人民纷纷反抗。但在清庭的残酷镇压下,终究被迫接受剃发易服。另一种方法似乎更适合清政府,而不是强制改变汉人的衣着。满清统治者剃头换衣服的目的无非是在思想上增强汉人对满人的认同感。说白了就是一种“文化入侵”。

[img]621776[/img]

要在文化上同化汉人,为什么不推广满语呢?秦始皇统一世界后,为了增强六国遗民对秦帝国的认同感,统一了衡量和文字,都以秦国为统一标准。即使大秦帝国二世去世,后世之君也渴望建立统一的政权,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与文字相比,语言认同感更强。两个同乡在外地相遇,一口家乡话就会拉近彼此的距离感,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img]621777[/img]

对清朝来说,在文化上彻底征服和统治汉人似乎更方便强行推广满语。不但不需要血腥的镇压,还能卡住汉人在仕途上的通道。既然推广满语的效果如此理想,为什么清政府当初没有进行呢?满语作为一种语言,有致命的缺陷。汉字以汉字为载体,即使同音不同,多音组合成一句话,别人也能用汉字准确地写出来。但满语做不到这一点,满语最初连作为载体的文字都没有,考的是口相传。

另一方面,汉字不断从甲骨文演变,虽然笔画越来越少,但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立的含义。短短几个汉字,就能包含大量的信息。再加上几千年的历史为汉字短语增添了一些属性,使汉字的实用性和便利性,是任何其他文字都无法撼动的。就连大清的奠基人努尔哈赤,在发财后也会说汉语,用汉字。即使清庭想推广满语,他们也要在现实面前低头。满语的适用范围在满清皇室,也呈下降趋势。

[img]621778[/img]

清末,连皇帝都不会说满语,已经完全中国化了。值得一提的是,溥仪被赦免后,郭沫若先生邀请溥仪帮助自己,以便更好地研究清代的满语。但是清朝的前皇帝溥仪告诉他,他根本不会说满语,甚至认不出太多的满语。满语的推广在皇室里是如此的困难,那么没有教育资源的普通人呢?


清朝在268年的时间里 为什么统治者不推广满语?清朝在268年的时间里 为什么统治者不推广满语?

,,,,,

  • 咸丰皇帝是怎样的皇帝?为何说咸丰特别好色
  • 有书记载,咸丰不顾兵败割地赔款,国家陷于危难之中,躲在热河行宫寄情于声色,聊以自娱,自我麻醉。他有所谓汉女四春:牡丹...

  • 清朝同治皇帝有儿子吗?谁是同治皇帝的儿子?
  • 同治皇帝是慈禧的儿子和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吗?同治皇帝有儿子吗?如果是这样,同治皇帝的儿子是谁?是光绪皇帝吗? 同治皇帝...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