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陕甘总督。其中,就湖广总督而言,官方称号为湖北、湖南等地提督军事、粮食、工资和总督,官方称号为湖北、湖南总督或两湖总督。
在清朝历史上,李鸿章、林则徐、张之洞等著名大臣曾担任湖广总督。当时,湖广总督管理着湖南和湖北,即湖广总督的“湖”,指的是湖北和湖南。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那么“广”指的是什么呢?在这方面,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应应该是广东和广西。然而,当时有两位广东总督负责广东和广西的管辖权。
[img]622392[/img]
一
@ 湖广总督的广字确实指的是广东和广西。当然,清朝时期,湖广总督没有管理广西和广东。之会有这样一个名字,就是历史上有湖广行省和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的名字,促使清朝也使用了湖广这个名字。元朝成立后,省制的实施成为中国区划史上的重要调整,影响深远。
其中,湖广行中书省是中国十大行中书省之一,辖区包括长江以南、湖南、湖北、广西、海南和
贵州大部分,广东雷州半岛。元朝时期,湖广行省的范围太大,不仅包括湖北、湖南、贵州等地,还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元朝建立湖广行省的目的是彻底扑灭南宋的残余势力。
二
南宋末年,南宋势力在两广等地逐渐根深蒂固。元朝建立后,为避免两广南宋势力恢复,@ 元朝将两广与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划分为一体,设立了湖广行省。明朝成立后,朱元璋成立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又称“湖广、“湖广行省”、湖北、湖南、河南的一小部分是“湖广省”。也就是说,明朝时期,湖广的范围显然不包括广东和广西,但明朝仍将其称为湖广成宣布政府使命的习惯。
明朝时期,承宣政使司被称为“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在明朝的正式文件中,避免使用元朝的“行省”一词,并在地名下添加“等待”。此外,在明朝宣布的政府使命部门中,还设立了布政部门、检查部门和首都部门,共同称为“三部门”,这有助于避免唐朝节日使权力过大的情况。
[img]622393[/img]
三
明朝分为长江以北、大别山、桐柏山以南的河南省南部,并入“湖广”。长江不再成为区划的界限。这个习惯流传至今,如安徽、江苏等省,就是长江贯穿其中。清朝入关后,南明势力在江南仍遇到激烈抵抗。因此,清朝统一世界后,拆分了明朝设立的大省份,以避免南明势力的恢复。
其中,大家都很熟悉的江南省被康熙皇帝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至于明朝的湖广成宣布政使司,康熙皇帝也分为湖南省和湖北省。也就是说,清朝大致以洞庭湖为界限,广泛分为湖南和湖北。清朝认为,湖广非常富裕。如果被吴三桂或明朝势力占领,显然会威胁到清朝的基础,需要拆分。
四
@ 当然,拆分后,清朝直接管理这么多省份就没那么方便了。因此,总督的设立自然应运而生。例如,两江总督来管辖江苏和安徽。至于本文提到的湖广总督,湖北和湖南自然管辖两省。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湖广总督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即清朝用来对抗太平天国大军的湘军,来自湖广地区。它沿袭了历史上的名字,@ 湖广总督没有管辖两广一带,仍然使用这个名字,因为每个人都习惯了,如果改名字,自然就不习惯了。
清朝时期,湖广总督地位较高。据史料记载,乾隆十四年例授都察院右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例授兵部尚书。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在位后期,原本是二品官职的湖广总督,通过授兵部书称,将官职水平提升到了一品,促使湖广总督的官职水平不亚于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清代湖广总督分别指哪里? 这个广指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