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最大的失败是什么?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寒风凛冽,白雪皑。这一天,紫禁城的人们感到恐慌。兵务郎中的党务礼和护都员外的萨穆哈从贵州赶到北京11天,告诉康熙帝一个震惊的消息:吴三桂,相反!清朝入关30年,康熙皇帝才19岁。虽然这位年轻的皇帝在14岁时赢得了鳌拜,实现了亲政,但当他刚刚面对这个消息时,他非常慌乱、愤怒和悲伤。
[img]619417[/img]
说实话,吴三桂经历了两个朝代,多尔根、顺治和康熙皇帝都没有对他不好。当时,多尔根以顺治的名义将他命名为平西王。康熙刚刚登基,就把他命名为王子。吴三桂成为当时唯一的汉族王子。朝廷欣赏他,但他在康熙宣布削藩后迅速反叛。更让康熙吃惊的是,他曾经最受尊敬的王辅臣在成为山西总督后背叛了他。
一开始,朝中没有人镇压边庭重地,年轻的康熙皇帝不得不把王辅臣送走。他不愿意放弃王辅臣。他的出发日推迟了好几天。他一直在等元宵节。王辅臣陪康熙皇帝看灯后,康熙送他去。临行前,康熙皇帝给了王辅臣一把顺治留给他的枪作为纪念。康熙还记得王辅臣感激地跪在谢恩身上。没想到,短时间内,他就成了别人的箭。
[img]619418[/img]
吴三桂是清朝的英雄,不用说。他背弃了李自成,把满清军队放进了海关。李自成功失败,吴三桂追赶并铲平了李自成的余力。后来,吴三桂铲除了南明政权。他残忍地杀死了永历皇帝和他的血液,并摧毁了朱家复兴的最后一场火花。
可以合理地说,吴三桂杀死了他的敌人李自成和朱家的后代,并得到了清朝皇帝的丰厚待遇。他应该享受晚年。然而,年轻的康熙皇帝在亲政后不久就下令撤军,这引起了里吴三桂的不满。吴三桂决定以“反清复明”的口号召集新军。
吴三桂亲自绞死了永历皇帝,反清复明听起来很可笑,但当时吴三桂出现了,很多人一个接一个地回应,其中很多是清朝的两名进士。在各省政府使命的下列官职中,有500多名“从贼”官员。满清入关屠杀汉人时,这种仇恨似乎深深地铭刻在这些文人的心中。康熙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王辅臣的叛乱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陕甘的许多地方将领和官员都加入了叛乱的行列。陕西是军事战略要地,王辅臣只要向北就能直接进入中原,向南就能轻松与川蜀叛军汇合。
面对王辅臣的来势汹汹,清朝只能指望蒙古兵抵抗。康熙还是下令,主要是安抚王辅臣,尽量不要硬碰硬。康熙得知吴三桂造反当晚,就把王辅臣的儿子喊到面前训诫。康熙命人把王辅臣的儿子王继贞送到前线,对他说:“我相信你父亲被迫叛变。我猜大概是经略莫洛的问题,告诉你父亲,只要他尽力约束下属,杀贼立功,我就永远不会怪他。康熙不太放心,给王辅臣写了一封长信。收到康熙的信后,王辅臣流下了眼泪,一拜再拜北京的方向,立即决定降清。然而,康熙从未真正打算放过王辅臣,包括后来降清的所有将军,都难逃一死,牵连家庭。这一切都是后话。
[img]619419[/img]
吴三桂的军队势如破竹。在最强大的时期,它一路连胜,占据了中国的一半以下。如果吴三桂还年轻,很难简单判断谁赢谁输。吴三桂知道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如果他想彻底推翻清朝,他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最理想的目标是划江而治,给吴家的后代留下一片领土。
吴三桂的保守和犹豫推迟了一个好机会。康熙皇帝抓住机会拖住吴三桂,利用良好的江南资源重组军队,等待反击的机会。
吴三桂看到自己的情况很好,打算和郑经合作,希望郑经能北上直攻辽东,给清朝一个致命的打击。当时郑经正和耿精忠打得很火爆,没有空官吴三桂争夺地盘。
[img]619420[/img]
不久之后,吴三桂病情恶化,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天,毅然决定放弃反清复明,自称大周皇帝。这可能是吴三桂心中的最后一点思考。似乎是后代完成了皇帝的梦想。世界能否战斗似乎是后代的事。吴三桂死后,他曾经称霸半个中国的军队,三年后终于消失了。康熙帝一个个清算过去,不仅造反者要死,而且为了杀死所有16岁以上的后代,难免会被屠杀。
康熙末年,辽东到处都是蒙头垢面的苦役,很多都是吴三桂当年的下属。
的确,吴三桂的失败与他的年龄有很大关系。如果康熙不急于削藩,他可能一辈子都不想和康熙对峙。也许他只想和美女住在云南。后来,他掌握了这么多军队,郑静的不配合,下属的叛乱,儿子的失败。。。所有这些原因都使他最终成为历史书上的失败者。
他下定决心削藩,以平息吴三桂的叛乱。康熙,一位20出头的皇帝,除了他的铁腕手段外,真正展示了他的铁腕手段。在这场战争中,没有所谓的金嘴玉言,也没有所谓的国王仁德。他可以写一封长信来影响王辅臣,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迫使王辅臣悲惨地自杀。
[img]619421[/img]
康熙帝做到了,让所有的臣子都看到了他的残忍。但在这件事上,年轻的皇帝似乎也体会到了一些帝王之学。我不知道康熙皇帝将来是否愿意把珍宝送给远行大臣。我不知道他是否已经明白,坐在皇帝的龙椅上,他只能是一个孤独的人,用皇帝虚伪的仁慈征服世界人民的心,用皇帝的残忍杀死每一个觊觎王位的人。
吴三桂最大的失败是什么?为什么吴三桂不留朱由锤[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