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崩溃”的一年。今年发生了几起重大事件,包括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这对中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清军入关尤为重要。它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开辟了历史的新时代。
众所周知,明末,中国大地上有四大政治力量,即明朝、清朝、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最后的赢家是清朝,它位于关外的一个角落,统治中国276年,远远超过蒙古统治的元朝,成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统治中国最长的朝代。
[img]616852[/img]
多尔衮
但如果我们仔细看清朝的“发家史”,我们会发现清朝当时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你为什么这么说?
众所周知,入关前,清军总兵力估计在20万左右,而李自成军队不少于80万,明军兵力众多;清军虽然战斗力强,但与农民起义军和明军相比,数量仍处于劣势。最重要的是,清朝的杰出统治者皇太极在崇德八年,也就是公元1643年突然死亡。黄两旗和白两旗争夺王位,因为皇太极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
虽然双方最终都同意了大局,但仅六岁的爱新觉罗·福临继承了王位,并以摄政王的身份独占了权力。然而,当皇太极去世,顺治皇帝还年轻的时候,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历史转折点时期承担起重任,及时抓住历史机遇,是对清朝统治者的严峻考验。
[img]616853[/img]
多尔根和皇太极-剧照
然而,最终的历史证明,多尔根确实是一位有远见和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他抓住了转瞬即逝的历史机遇,实现了清朝对中原的统一。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将从决定清朝与大顺政权的“山海关之战”开始。
山海关战争发生前,明代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被李自成的下属刘宗敏占领,因为他的妾陈圆圆感到非常羞愧,所以他转向清朝。当时,多尔根的进军路线仍然是皇太极时期制定的进军路线,即避开山海关,绕过蒙古,从长城关口进入海关。但吴三桂降清后,多尔根立即改变了进军路线,直接从山海关进入海关。
[img]616854[/img]
山海关之战
当李自成得知吴三桂降清并拒绝返回顺大顺政权时,他亲自带领军队进攻山海关。公元1644年4月22日,清军和吴三桂军在山海关附近的石河与李自成的大顺军进行了决战。
多尔根首先要求吴三桂出战。当吴三桂与大顺军激战失败时,他命令阿济格、多铎等将领带领2万多名铁骑队支援吴三桂。大顺军被多尔根打得措手不及,大败而归。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山海关之战”。综上所述,清军胜利主要有三个原因:
1. 当时,大顺军已经与吴三桂的军队进行了半天的激战,士兵们的体力消耗巨大,他们的精神也耗尽了。此时,清军出兵,占据了绝对优势。
2.
山海关之战的主要战场是石河地区,这是一片平坦的草原,清军士兵善于骑射,习惯于在平坦的土地上与敌人作战。@ 清军在地理环境上占主导地位,自然能击败大顺军。
3.
但这场战斗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实施的一系列错误政策。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大顺军上下都以为可以从此享受荣华富贵,于是军纪开始放松,官兵们“肆意淫掠,各怀重资,无斗志”。虽然李自成曾经向吴三桂抛出橄榄枝,但从根本上说,他并没有注意到,所以他把他推到了清朝。尽管李自成后来亲自率军出征,但当时的大顺军官兵担心自己的生命得不到保障,斗志下降,战斗力大大降低,因为他们收集了大量财产。此外,虽然李自成亲自率领军队,但他并没有事先考虑到敌人的战斗力和优势。突然被清军攻击,措手不及,失败也是必然结果。
[img]616855[/img]
吴三桂
总的来说,山海关之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清朝和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命运。清军占领北京后,逐渐统一全国。李自成的大顺军失败后开始崩溃,最终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清军入关后,人民仍然非常高兴,欢迎清军。为什么是这样?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和两者的施政方式有关。
众所周知,1644年3月,李自成便占领北京,明朝宣布灭亡。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李自成应该做的是安抚人民,加强军纪,以便与清军进行最后的对抗。然而,李自成并没有这样做。相反,进入北京后,他的军队开始到处搜民财,军纪松懈,肆意骚扰人民,失去了人民的心。当时原本是“快乐迎来的闯王”,没想到却给自己带来了一个恶魔。李自成的到来不仅没有给当地带来希望,反而继续了灾难。
[img]616856[/img]
李自成
此时,汉官范文程告诉多尔根,进入海关后,清军必须严格遵守军事纪律,不得肆意杀害人民,掠夺人民的财富。多尔根完全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毅然下令进入海关。
入关后,多尔根下令不允许士兵在城内奸淫掠夺,违者必须严格处理。@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顺治元年6月17日,多尔根还告诉礼部:
“众所周知,古代定天下的人,以泽和穷人为首,中国求贤之心。北京流贼蹂躏后,一定有寡妇孤独,谋生无计,乞丐街市的人,一一察出,给钱粮恩养。”
@ 多尔根还批准明朝遗臣出来当官,为新王朝效力,对过去不负责任;
[img]616857[/img]
@ 正是多尔根和其他清朝统治者实施的一些政策使人们能够很好地接受它们。这也是清军进入海关后受到人民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军入关时的场景是什么? 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会夹道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