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春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春秋中期以来,强国人口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小国一个个被摧毁,战争也越来越血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时代从春秋走向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无数次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从几百减少到几十个。战国后期,只剩下七个实力雄厚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诸侯国,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秦,合称“战国七雄”。
然而,这是后期的情况。战国初期并非如此。一些影响力差的小国不算。战国初期,秦燕实力较弱。更强大的是晋(此时,它基本上处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的边缘。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将三晋注册为诸侯。周天子承认,三晋诸侯的地位极大地震动了世界秩序,周天子的权威几乎完全丧失。)、齐、楚、越四国。
[img]618481[/img]
哪个国家最强?不是强秦,而是魏国!
战国初期,魏先霸。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封为侯。他任命李悝实施变法,开始变得强大。文侯和武侯两世屡败齐人。西入秦河西,派李悝、吴起守西河、上郡,一再挫败秦进攻。
此时的魏国可以说是震惊了世界啊,魏文侯尊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为师,命乐羊为将军攻占中山国,西门豹为叶令开凿漳水十二渠,任李悝改革,“尽力而为”,巩固经济。李悝还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经》。
文治彬彬,武德也丰富。从前413年到公元前409年,魏连年攻打秦国,夺取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魏国在这里设立了西河郡,吴起为西河郡守卫。公元前408年,魏国通过赵国攻占中山国,并于前406年消灭。从公元前405年到公元前404年,魏国联合赵国、韩国救援田会,进攻齐国,掠入齐长城,俘虏齐康公。三晋联军在公元前400年和公元前391年多次击败楚国,夺取大量土地。魏国可谓盛极一时。
然而,魏国仍在衰落,魏国在战国中期逐渐失败,那么魏国怎么能“一鼓作气”,统一世界呢?
事实上,这与魏国的地缘政治有关。说实话,魏国的地缘政治格局真的很糟糕。其核心领土包括山西南部、河南北部、陕西和河北的一些地区。这个地方是一个好地方,但位置不是一个好地方。它位于天地和四战之地。
[img]618482[/img]
魏国的地理位置真的很尴尬
如果魏国有天赋,超级强大,那真的很好,一个接一个地打破,中心开花。但魏显然没有这种能力,其强大的力量是相对的,可以欺负周围的力量,但不足以完全消除它们,这形成了一个奇怪的情况——魏早期越来越强大,但魏强大,周边国家将被视为对手,魏不像秦或齐,有后面,周围有威胁。
@ 在战国时期,虽然魏仍然很强大,但齐、秦等国的崛起对其构成了威胁。到第三君主魏辉王魏即位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上,包括黄河发展差距灌溉,但在军事上陷入了“衰落”的局面,公元前353年桂陵战争和公元前341年马陵战争,魏两次输给齐,东方挫折,向东扩张战略事实失败。
公元前330年,魏惠王后五年,在西方,秦国通过商鞅改革逐渐强大,夺取了河西地区(一个畜牧业和战略要地,位于陕西东部和山西边境,黄河西岸),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完全暴露,因此不得不将首都搬到首都的大梁上。
魏国在东西两线都被强邻挤压。魏国的努力非常尴尬。一旦它努力工作,它就会受到周围地区的限制。最典型的是著名的“围魏救赵”。魏国干预攻击赵国齐国。战国初期,魏国君非常清醒。他仍然带领韩国和赵国共同御敌。三晋表面上分居,实际上保持着联盟的性质。然而,魏武侯似乎有点刚刚,欺负了赵国和韩国,这有点无情。当他死时,他的儿子魏志和魏缓争夺王位。赵国和韩国趁机发动了一场浑浊的战争,染指了魏国,但后来赵韩联军的内讧解散了。。。无论如何,三晋联盟是不可能的,现在大家都是江湖上混,别说旧情了,这自然让魏国更加孤立。
武王后继承的魏惠王不遵循三晋联盟的既定国策,导致韩赵直接从盟友变成敌人。魏国背负着敌人。更重要的是,由于齐秦后来居上,魏国在长期频繁的战争中逐渐衰落。
这种影响是相当大的。其他两兄弟拖后腿,使魏国无法完全击败秦国,这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如果魏国能在早期压垮秦国,其背后的情况无疑会好得多。但事实上,历史线是,魏国走下坡路后,秦国乘机多次击败魏军,基本消灭了魏国防守河西的主力军。从那时起,魏国就崩溃了。前328年,魏国不得不开始“事秦”,将上郡(今陕西北部)和河西剩余地区割让给秦国,但秦国很快开始侵蚀黄河以东魏国的领土。
周边强国崛起后,魏国再次陷入人才外流问题,国势更加低迷。
地理缺陷后来变得越来越明显,战国后期,秦国先后灭韩,赵和重创燕国后,位于中原的魏国孤立无助,直接灭绝。
战国初期哪个国家最强?魏国是如何衰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