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秦始皇陵,虽然还没有被发掘出来,但我们也用高科技仪器来测量它,也就是说,秦始皇的地宫里有很多汞。根据许多文献记载,秦始皇在四川、陕西等地收集了大量汞,并大力支持当地丹砂矿的开采,为宫殿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据许多野史记载,秦始皇与巴寡妇有暧昧关系,其实完全是误传。水银在地宫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绘制山川湖海,还有防腐、防盗等实用功能。
[img]616026[/img]
秦始皇地宫里有多少水银?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宫中有多少水银:“以水银为河流和海洋,机相灌输”。此外,根据周围的地质勘察和取样,还发现周围有大量的水银,整个水银占地1.2万㎡,汞含量平均达到250ppb,即使地宫封土外围汞含量平均达到30ppb。这是2000多年后测量的汞含量如此之高,可见地宫汞含量有多大。要知道汞有挥发性,夯土也可以向外扩散。
那地宫里到底有多少水银呢?据专家推测,目前学术界的“百吨”比较普遍,在1.2万吨㎡在20℃汞浓度为13.54g/的强汞区域㎝³换句话说,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理论数字应该超过1600吨,但考虑到水银应该聚集在山川和大海中,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使它不是铺在坟墓中,根据水银密度,也不会太差,应该超过100吨。
[img]616027[/img]
秦朝炼汞的方法是低温烘烤。炼汞炉一般高约0.6-0.7米。两个炉子连成一组,共用一个燃烧室,主要以木材为燃料。炉子主要由地锅、天锅、顶锅和装有水银的碗组成。地锅主要用于装压碎的朱砂矿,天锅放在地锅上收集汞蒸气。天锅上还有一根泥管,一直到冷凝器。有时在冷凝器上洒水,以提高效率。汞蒸气凝结在碗的内壁上,为防止汞珠掉落,还在内壁涂上桐油,产生吸附力。必须不断更换装有水银的碗,否则形成大珠后,很容易流入地锅。据《天工开物》记载,烤箱一次可装15-20公斤的朱砂矿石,如果用炭烧,需要10个小时。若为优质矿石,可回收率可达20%,每天可产生3公斤汞。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汞的生产率不是很高,汞容易挥发。秦始皇宫中的这么多汞在几年内肯定无法完成。
[img]616028[/img]
这些汞从何而来?
据《史记》记载,巴渝地区有两个矿产地,一个是重庆,另一个是陕西旬阳。说到巴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巴寡妇,巴寡妇的事迹也记录在《史记·货殖传记》中。巴寡妇代代经营丹砂矿产,家产富裕,巴寡妇愿意花钱雇人保护自己。没有人敢侵犯他。此外,秦始皇非常尊重她的“女怀清台”。司马迁感慨地说,为什么一个乡下寡妇能像皇帝一样出名?
[img]616029[/img]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什么允许妇女和儿童在巴渝?你知道,从冶铁开始的赵卓和山东的程郑被迫迁往四川,目的是削弱旧贵族的经济实力,然后削弱他们的政治影响力。然而,这绝不是巴寡妇保持贞节。在战国时期和秦朝,没有贞节观。直到西汉时期,妇女再婚才稀疏而普遍,所以贞节只是后人的故事。
当然,这不是郭沫若先生写的。秦始皇和巴寡妇有男女关系。在他的大型历史剧《高渐离》中,郭沫若先生描绘了秦始皇,把世界美女聚集在咸阳琅琊宫,玷污了巴寡妇。秦始皇后宫的美女如云,怎么能看上偏远山区的寡妇呢?根据王学理先生关于巴寡妇怀清矿业和秦始皇陵水银需求的研究,巴寡妇是该地区丹砂矿汞炼矿从业者的总称。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秦州土贡丹砂”,即重庆岐县,这一地区一直盛产汞,即丹砂矿。
[img]616030[/img]
此外,陕西还有山阳,旬阳地区也是汞矿的主要产区之一。目前旬阳县汞储存量居全国最高,亚洲储存量最高,达5000多吨。根据旬阳古矿收集的遗物判断,其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至于山阳、略阳等县汞采集的上限时代,虽然不能确认它始于秦朝,但我们总能做出这样的推断:在封建专制时代,迫使全国通过政权力贡献丹砂的事实可能不会详细记录。
西南地区大量丹砂矿是如何运往西安的?事实上,蜀道在武王伐周时期已经开通,其中《尚书·牧誓》记载了巴蜀地区的战斗经历。这些栈道在秦朝就修好了。它们通常在悬崖上凿孔,然后插入木梁形成栈道。由此可见,当时运输丹砂矿的困难。旬阳将丹砂运往西安要方便得多。沿着旬河,你可以沿着子午道到达西安。
[img]616031[/img]
为什么在坟墓里使用汞?
在墓葬中发现丹砂,最早可追溯到河南偃师二里头商朝墓葬。当时墓底有大量朱砂,厚度6㎝。后来,在商朝的妇女墓葬中,棺材周围发现了大量的朱砂。在国外玛雅文明墓葬中,尸体先用棉毯包裹,然后撒上朱砂,甚至在第二次埋葬时涂上朱砂。
棺材里的朱砂可能与古代信仰有关。朱砂能防虫防腐,经久不褪色。它在古代有不朽的象征,因此常用于死者。据《老汉书》记载,秦始皇宫要“囚禁水泉,塞文石,制作丹漆”,即排放地下水,尽量封闭泉水,用文石筑墙,用青泥膏和浇铜液堵漏,然后涂红漆防渗防潮。由此可见,秦始皇宫中的这些朱砂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而且具有防潮、防腐的功能,而且是一种很好的红色颜料。
[img]616032[/img]
汞是一种液态金属,成为许多金属溶剂,可以形成汞合金,古代记载“汞杀死金银”,即汞可以溶解金银。春秋时期,人们利用液态汞溶解金银,然后利用汞的挥发性发明镀金工艺。
汞也有毒,无色无味,所以在古墓中使用汞来防止盗墓。据《括地志》记载:
“齐桓公墓位于临苔县南21里的牛山上,也被称为鼎足山。一头牛是第一个岗位,另一个是第二个坟墓。晋永嘉末,人发之,第一个版本,第二个水银池,不能生气。几天后,牵犬进入中国,得到了几十只金蚕。珠子、玉盒、彩色和军器数不胜数,以人为葬,骨头乱七八糟。”
在古籍中,齐景公墓,鸟儿进去时会立即死亡,可见用汞防止盗墓,秦以前就有了。
虽然秦始皇宫目前的技术条件尚未挖掘,但根据目前的测量数据,保守估计至少有20吨汞。秦朝有一套完整的化学技术,包括采矿、采矿、运输、研磨、蒸馏和储存。可以看出,先秦时期的冶金水平也很高。
秦始皇和巴寡妇真的有暧昧关系吗? 秦始皇宫中的水银是用来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