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宋以来,火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北宋初年,宋廷设立了三个军事装备管理武器。上帝西宁六年来废除了三个军事装备,其职能转移到军事装备监督管理局,负责制造武器装备。其中,火器分别列为一个类别,受到北宋政府的关注。
在北宋的《武术经典》中,火药的比例有三种,并开发了藜火球、霹雳火球、火药鞭箭、火炮等热武器。这些武器在宋金战争、蒙金战争和蒙宋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元朝末年,红巾军也非常重视火器。在此之前,元朝出现了铜炮。1961年,人们在河北省张家口发现了一瓶元代铜炮。铜炮是元朝至顺三年制造的,全长38.5米,炮口内径12厘米。它应该是一颗直径小于10厘米的炮弹。
在明朝,火器更受重视。早在朱元璋对陈友谅的战争中,双方就使用了大量的火器进行轰炸。但需要指出的是,明朝虽然火器种类繁多,但技术水平并没有大大提高。明朝中后期,明朝的火器技术被西方远远超越,尤其是明朝晚期。明朝政府接触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后,发现自己的武器严重落后。
[img]614620[/img]
(明军在电影《大明劫》中使用的火枪仍然是火绳枪,当时西方已经开始使用火绳枪)
例如,在1637年的明英战争中,明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虽然今天很多人把这场战争解读为明军的胜利,但事实上,明军的火力在这场战争中完全被英军压制。英军只用六艘商船横穿珠江口,将明军炮台轰成黄蜂窝,迫使明朝官员求和。
说实话,明英之战主要是由英国人民引起的。英国人这次来的是商船,名义上是来做生意的,但他们未经许可就进入了珠江口,这引起了明朝官员的警惕。然而,在被明朝军队检查后,英国人非常有趣地停止了进步,等待着明朝官员的下一个指示。
事实上,明朝官员的反应并不过分。当时,南海非常不和平。西方殖民者开始进入东南亚,各种海盗也在蜂拥而至。例如,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已经是南洋著名的海盗了。然而,他不能成为明朝的官员。当时的海防形势仍然非常紧张,明朝官员不得不预防突如其来的英国船只。
然而,就在英国人等待的同时,英国人做了一件激怒明朝官员的事情。英国甚至派船探测河流水位,这在明朝官员眼里无异于间谍,于是明军突然攻击英国商船,英国船长威德尔立即下令回击,双方就这样战斗。
在这场战争中,由于火炮口径太小,明军对英国舰艇的致命性极其有限。相反,他们被英国舰艇的重炮击中,措手不及。至于战争的结果,明英记载他赢了。然而,在最后的第二次冲突中,明军失败了。英国人摧毁了虎门亚娘鞋炮台,烧毁了一个村庄,抢劫了30头猪,击沉了几艘船。
然而,英国人后来遣使向明朝求和,英国商船在归还了所有抢劫物并赔偿了白银2800两后离开了广东。
从这场冲突中可以看出,明朝的武器装备落后于英国。在郑成功攻击台湾的后期过程中,面对荷兰人的棱堡和火枪,郑成功只能采取围困战术取胜。直到战争结束,郑军才能从前面突破荷兰人的热兰遮城。
看到欧洲火器的威力后,明朝开始大规模模仿佛郎机等火炮,甚至聘请葡萄牙人到登州当教官,指导明军使用火炮和火枪。
[img]614621[/img]
(明军模仿葡萄牙的佛朗机炮,对辽东前线的八旗构成了巨大威胁。清军仍然害怕明军的火炮。)
明末,西班牙人早就发明了以步克骑的经典军阵——西班牙大方阵,这一阵型早已传入中国,并被明军应用到辽东前线。
但问题是,由于冶金技术的限制和明朝政府内部的腐败,明军的火枪非常粗糙,射程和精度都不高,所以需要等到敌人接近40或50米才能集体射击。然而,在明末,明军的军事纪律非常松懈。面对八旗的快速冲锋,明军士兵早早开枪,但距离太远基本上没用。
即使明军采用三级往复射击战术,第一排士兵提前射击后只剩下两排士兵,无法实现无缝连接射击。因此,在对八旗的战斗中,明军和八旗在野外硬钢基本上没有胜利。
[img]614622[/img]
(韩国电影《南汉山城》描绘了一幅朝鲜士兵用火枪抵抗清军冲锋的画面。结果面对八旗铁骑的快速突进,朝鲜士兵根本无法冷静射击,子弹很早就打出来了。结果清军还没来得及换子弹就冲了上来。)
总的来说,明军在野战中打不过八旗,武器的原因还是@ 毕竟,清军的武器并不一定先进。明军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军事纪律的落后,无法发挥武器的最大水平。但事实上,不仅是明军,任何封建王朝晚期的军队都是如此。在甲午战争期间,当时的清军只是明军的翻版。面对日本的进攻,清军的表现并不需要明军强大。
明朝有强大的火器 为什么打不过八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