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的朋友一定熟悉大魏、蜀汉、东吴这三个国家,但你知道,三个国家的军队数量最多,军队来源最复杂,有趣的是如此混乱的士兵是最低的叛变率,即使将军叛变也不能把整个团队投入敌人。这让人有点困惑。三国末期,夏侯霸投降蜀国应该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夏侯霸作为魏国的重要将领,手里拿着重兵,却没有带走一兵一卒。投降蜀国有点干净。夏侯霸不是唯一一个不能带走士兵的叛变者。“淮南三叛”中的无丘俭在寿春叛变时没有士兵跟他走。此外,姜伟愚弄钟将在蜀中独立。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消息被泄露了,并在一开始就被士兵绑起来屠杀了。
[img]615143[/img]
与魏国相比,蜀汉和东吴并不那么幸运。关羽死后,刘备愤怒地和孟达指责孟达没有救关羽。因此,蜀国将军孟达选择投靠魏国,甚至带城送上门。魏国可以直接经营。东吴的情况也差不多。蜀国灭亡后,东吴将军选择投降,以抵抗西晋的诱惑。当时,整个西陵城和成千上万的军马都回到了曹魏集团。看来只有曹魏集团的兵马最团结,忠诚度更高?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他们都是人。魏国士兵不跟随将军是有原因的。这与曹魏集团的错服制度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曹操创立的错服制度使魏国士兵在叛变时感到担忧。
[img]615144[/img]
这里提到的错误服务制度实际上是指将士兵与家人分开,以确保士兵的忠诚。东汉末年,所有诸侯都遵循东汉王朝的部曲制,即士兵的家将被分配到当地。如果需要移民,他们的家人将密切关注。这就是后来东吴和蜀国使用的方式。只有曹魏独立使用错误的服务制度。
[img]615145[/img]
这种错误的服务制度不是针对每个人的。从曹操开始的兖州和豫州相当于自己的人民。曹操非常关心他们,但他们不会背叛自己。然而,曹操对曹操袁绍后获得的冀州并不那么放心。毕竟,冀州已经在袁绍手中经营多年,不可避免地会有忠于袁绍的人。如果他们在关键时刻叛变,后果将难以想象,因此,曹操将当地士兵转移到其他地方,以便相互制衡。如果士兵想叛变,他们需要权衡。
[img]615146[/img]
此外,曹操非常重视农业发展。黄巾起义以来,战争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大量人口减少和恢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开垦荒地,多种粮食,多生孩子,以确保足够的生产力。因此,许多人被安排迁移到一些荒地开垦荒地,这不仅确保了足够的生产力,而且震慑了士兵,在巩固政权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曹操在三国时期的许多做法都是先进的,所以曹魏集团可以变得越来越强大,甚至为子孙后代铺平道路。统一世界只是时间问题。不幸的是,子孙后代被司马懿偷走了胜利的果实,这导致了后来的西晋。请选择您想要保存的内容并粘贴到此文本框中
曹操的军事制度是什么? 为什么兵变不能带走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