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前1046-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791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周朝可以说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即近800年的历史,明显超过了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然而,事实上,在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实际上名存实亡。
当时,各诸侯国的崛起,已逐渐不再把周王室当回事。特别是战国时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甚至徐州相王、五国相王,都意味着周天子已经成为汉献帝的傀儡。究其原因,无疑与分封制有直接关系,即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可谓尾大不掉。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周朝要把所有的土地都封起来,自己只保留一小块土地?
一
周武王姬发消灭商纣王后,基本掌握了原商朝的疆域,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国。然而,如何控制周武王姬发,以及后来的周成王和周公旦,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周武王、周公采取分封制策略,将周王室同姓宗亲、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在此基础上,周王室保留的土地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
因此,许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在西周成立后,他们应该分割这么多的土地,而不是给自己留下更多的空间。如果在很多人看来,如果周朝能保留大部分土地,显然不会被齐、晋、楚、秦等大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像郑这样的小国敢于与周王室竞争,这无疑是周王室领土有限、实力不足造成的。
二
对此,笔者认为,西周建立后,周朝周朝要把土地全部分封,自己只保留一小块土地,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周王室没有执掌世界的力量。商朝末年,周武王趁商朝主力出战,亲自率领大军讨伐商纣王。在牧野战争中,周武王的胜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商朝的主力在外面战斗,另一个是当时许多诸侯出兵支持周武王。
[img]609616[/img]
例如,历史上著名的“盟津誓言”据说有800多个诸侯和部落加入了周武王的联军。这些诸侯共出兵车300辆,士兵4.5万人,虎心3000人。此外,许多小国,如庸国、蜀国、羌国、鬃毛、微国、卢国、彭国和濮国,也率领军队合作。因此,周武王本身并没有消灭商朝的实力。周武王在这些诸侯势力的帮助下消灭商朝后,自然不能卸驴杀驴。他需要分封这些诸侯,如蜀国、齐国、庸国等西周前存在的诸侯,并获得了周王室的密封,包括给予头衔和增加封地。
三
与此同时,正是周王室的实力有限,无法充分把握商朝原有的疆域,需要分封诸侯来巩固自己的世界。周王室的核心区域是关中地区,离今天的山东省很远。因此,周朝将姜子牙分封在齐地,建立齐国,然后将周公分封在鲁地,建立鲁国(实际上是伯禽代父封)。另一个例子是燕国、楚国、宋国、卫国等诸侯国的位置远离西周都城,即周王室缺乏直接掌握这些地区的客观条件,只能分封诸侯间接占领这些地区。
[img]609617[/img]
在县制实施之前,分封制无疑是当时的合理选择。另一方面,当时的条件使周王室难以直接管辖偏远地区。在西周,交通相对落后,信息的传递效率不如以后高。如果你直接派人守卫,传递信息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无疑是一种低效的方式。
四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了六国,秦朝成立后,下令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包括高陵通上郡(陕北)上郡道、黄河通山西临晋道、函谷通河南、河北、山东东方道。对秦始皇来说,修建驰道是为了促进周边地区与咸阳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也是秦朝实行县制的重要基础。
相应地,西周成立时,生产力达不到秦朝水平,自然无法像秦朝那样建设四通八达的道路,自然缺乏掌握世界各地的客观条件。@ 起初,周王室的分封制也有拱卫王室的目的。荀子儒效篇说:“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大多是同姓的周王室诸侯国,如燕国、晋国、郑国、卫国、鲁国、吴国等。把土地分封给这些姬姓诸侯国,自然让周武王很放心。这些姬姓诸侯国的存在也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拱卫王室的作用。
西周成立后,为什么要分割这么多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