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胜的故事,
众所周知,元末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陈友谅无疑是最有实力的,势力范围相当于四个省。自18年(1358年)以来,陈友谅不抢劫朱元璋和元朝的领地,先后占领安庆(今安徽安庆),龙兴(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今福建邵武)、吉安(今江西吉安)、福州(今江西福州)、建昌(今江西南城)、赣州(今江西赣州)、汀州(今福建长汀)、信州(今江西上饶)、衢州(今浙江衢州)、襄阳(今湖北襄阳)等地后来扩展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
朱元璋的势力范围只有江苏和安徽的一小部分,浙江的中南部,最多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势力范围。
朱元璋的实力充其量是一个省,但陈友谅至少相当于四个省的实力。可以说,两个人根本不是同一水平的对手。朱元璋知道陈友谅是他争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但即使你很强壮,我也会慢慢地吃掉你。因此,朱元璋派常胜将军徐达攻打安庆和池州,打开西进之路。
[img]608463[/img]
徐达确实是个不朽的猛将,蒙古人的铁骑横扫世界,无人能敌,但在徐达和常遇春的眼中,那是不堪一击的。在整个明史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徐达和常遇春率领骑兵,打蒙古骑兵到处寻找牙齿。说徐达是常胜将军并不过分,但你要记住常胜将军不是不败将军。(据我所知,常胜将军并非从不吃败仗,应该是经常打胜仗,偶尔也会吃几场小败仗,叫常胜将军:)
这一次,常胜将军遇到了一个叫赵普胜的对手,是安庆和池州的守将。赵普胜善使双刀,江湖上有个绰号“双刀赵”。这个人不仅擅长水战,还擅长在陆地上作战(守城更猛)。他的战斗非常勇敢。自从投奔徐寿辉以来,他在南征北战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陈友谅也非常重视他,任命他为安庆和池州的守将,以抵抗朱元璋的西进。
[img]608464[/img]
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徐达vs陈友谅手下第一大将赵普胜,这是王牌对王牌啊,结果到底怎么样?
据史书记载,徐达多次带领军队进攻,但都被赵普胜击退,失败了。朱元璋是个聪明人。当他看到他的第一位将军徐达无法从正面击败赵普胜时,他的其他人无法从正面击败他。他很担心。
赵普胜也精通兵法,懂得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游击战术。朱元璋走后,他带兵到太平地区到处抢劫,这让朱元璋头疼。
朱元璋知道,如果不除掉这个人,不仅自己西进一步都做不到,而且还有后顾之忧,到底该怎么办?
朱元璋是个聪明人。他知道陈友谅和曹操一样凶猛,但这种人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天生多疑,所以他决定用反间计去除赵普胜。首先,他秘密地花了很多钱买了赵普胜周围的食客,让他们去陈友谅离开赵普胜。有传言说赵普胜想向朱元璋投降。
陈友谅已经多疑了。他已经担心赵普胜会成功,心里有疑虑,所以他派使者去赵普胜营检查情况。然而,赵普胜从未发现,看到陈友谅的使者总是在自己面前诉说自己的功劳。他觉得自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脸上露出了不满。使者回去报告后,陈友谅怀恨在心,怀疑他想背叛自己,决定摆脱赵普胜。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突然从江州来到安庆,派人给赵普胜发信息,说好久没见兄弟了,说想和兄弟聚在一起。赵普胜得知后,非常高兴,命令他的手下拿出好酒好菜,烧羊迎接朱元璋。但他做梦也没想到,一上船,陈友谅就命令他的手下,立即杀死了自己。
陈友谅杀了赵普胜后,自毁了长城,然后错信了一个老朋友,导致龙湾大败,由强转弱。
如果陈友谅不杀赵普胜,他能赢朱元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