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姬和吕不韦一如既往的出轨。嬴政的“相父”叫吕不韦,吕不韦的“亲子教育”叫嬴政,异人早就放弃了。嬴政的生父是谁?只有赵姬和吕不韦知道,一个个调查,水落石出。司马迁关于这件事的说法也可以称之为“奇妙”,而后世的历史学家则加入其中。
[img]605477[/img]
吕不韦有问题,证据确凿,经得起推敲吗?
有人说吕不韦下了一场大棋。首先,他把最不可能成为王子的异人扶上历史舞台,成为国君。然后他把已经怀上孩子的赵姬嫁给了异人,然后把自己和赵姬的“私生子”嬴政扶上位。乍一看,这一举动真的很高很精彩,吕不韦也做到了,非常成功。但是我受不了推敲。
首先,吕不韦帮助异人上台是商人的长期投资策略。为了利益最大化,这是商人的目标,放长线钓大鱼是典型的“官商勾结”。一个雄心勃勃的商人必须控制商业帝国,而这个商业帝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特别是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寻求政治保护已经成为他们的护身符。有的巴结地方官员,有的串联朝廷官员互相照顾,共同分享利益。与普通商人相比,吕不韦有着更远的眼光和更大的野心。他想直通天梯,把自己的利益和国君绑在一起,把“商业国家化”。(国家之主赢了多少倍?曰:无数。《战国策秦策》
吕不韦像嬴政一样关心“亲子教育”,也是为了维护他权力延续的游戏规则。他可能真的希望嬴政是他自己的,“亲子教育”是真的。不幸的是,他没有这么想,没有这样做,甚至没有时间这样做。
[img]605478[/img]
吕不韦当时投资的是异人,后来自然投资过渡到嬴政,都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当时他并没有把几十年后的事情算得那么清楚。从当时的角度来看,吕不韦对异人能否成为国君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根据常识,异人上位几乎是不可能的,押注异人,还不确定,何说倾注在他的孩子身上?而且,即使赵姬肚子里怀着吕不韦的种子,在缺乏现代科技的古代,她怎么能判断胎儿的性别呢?
第二,异人娶赵姬是偶然的,还是中了吕不韦的陷阱?当时异人在赵国做人质,吕不韦在赵国,吕不韦故意交异人,两人瞬间成了朋友。有一天,吕不韦设宴招待陌生人。为了娱乐,他安排他的妻子赵姬跳舞。赵姬一出现,陌生人就目瞪口呆,垂涎三尺。不管他的身份如何,他直接用横刀赢得了爱情,赤裸裸地向吕不韦要赵姬。吕不韦根本没想到事故发生了。吕不韦当时对司马迁的描述非常生气。(吕不韦怒,念业破家为子楚,然后献其姬)
也有人质疑吕不韦的演技,这就是“假怒”。逻辑可行,但起点有问题。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吕不韦策划的,所以他们“假愤怒”。目的是让异人快速上钩,让孩子将来登上大位。如果吕不韦知道赵姬怀孕了,如果赵姬知道她怀孕了,谁能完全保证这件事在未来不会失败,结果是什么?夜何其长,梦想多,风险高,精明的吕不韦不会出乎意料。
[img]605479[/img]
赵姬有问题,自污其身,给人口真实
醋从哪里酸,盐从哪里咸,一切都是有源的。吕不韦和嬴政的家人,尤其是嬴政的生母赵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由不断,剪得乱七八糟。
一是吕不韦与赵姬纠缠不清,赵姬先为他的爱妾,在嫁给异人之前,两人缠绵多久。第二,成为王后的赵姬欲火不耐。当了三天国君后,异人放弃了西方。天生浪漫,风华正茂的赵姬孤独难以忍受,忍不住勾搭吕不韦。这时候吕不韦已经是国相了,很容易看到赵姬。他们旧情复燃,失控。吕不韦担心事迹泄露,苦思多日,想出了一招“金蝉脱壳”的妙计,寻求替身,把性功能超强的老艾送进宫中,满足了赵姬的欲望。后来这件事越来越大,发生了一场政变,老艾灭族,赵姬被囚禁,吕不韦被斩首回家养老。
丑闻掀开,迅速发酵。出于自身政权的需要,秦以外的其他六个国家无限夸大了这一事件。他们大书特书,抹黑秦国,以此来发泄怨恨。此外,中国人总是喜欢八卦,也是后世文人的“精雕细琢”。嬴政的人生经历,复杂,波澜不断,白人可以说是黑人,更不用说秦朝的丑闻了。
司马迁对此事最有发言权,他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史记·吕不韦传》说异人娶了吕不韦的妾赵姬,这时赵姬肚子里已经有了吕不韦的种子。后来赵姬生了一个男人,是嬴政,后来是秦始皇(姬自匿有身,到了大期,生了一个孩子)。无独有偶,《汉书》、司马迁的说法也在《资治通鉴》中得到了证实。《汉书》的说法是“阴知其有身而献之王,产始皇帝”,《资治通鉴》更阴险,不值一提。
司马迁说,自相矛盾,疑点重重。唯一肯定的是异人娶了吕不韦的小妻子赵姬,焦点是赵姬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
[img]605480[/img]
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吕不韦列传》自相矛盾。前者依言嬴政是异人生的,后者是吕不韦的儿子。在《吕不韦列传》中,前后没有“协调”。先是说异人娶赵姬,赵姬怀孕了,然后说“合理生产”。
“合理生产”(至大期,产子政)是指足月生产、按时生产、非早产。不管异人有多困惑,他们都不会忘记这件事。轮到我们老百姓了,这是一件大事,更不用说一个国家的国王了,他们必须是苗红。当然,也有一些人“迟产”,生产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即使异人不小心,他周围的人也不会假装聋哑。他们怎么能粗心大意?
司马迁的“矛盾”不一定是治学不严谨,而是故意为之留下谜团,供后人拆解。历史本来很有意思,后世的学者更“有意思”。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真的和谣言一样吗? 司马迁的记载有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