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三家分晋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春秋战国时期,晋阳之战是晋四大卿大夫智、赵、韩、魏之间的兼并战,最终导致晋大臣智伯战败身亡,智氏领土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败亡后,晋国再也没有能力与韩、赵、魏竞争了。三卿毫无顾虑地瓜分了晋国的领土,晋国君成了傀儡,最终走向了“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授予赵、韩、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
[img]604465[/img]
因此,晋阳之战的结束可以理解为三家分晋的开始,魏、韩、赵被封为诸侯国,可以说是三家分晋的完成。但需要注意的是,三家分晋完成后,晋并没有立即灭亡,而是持续了近30年。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晋三家分晋几十年?
一
@ 公元前453年(晋哀公四年),在晋阳之战中,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杀死了智伯,并吞并了他所有的土地。晋战前,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家卿大夫,已占据晋国大部分城市。智氏消灭后,魏、赵、韩三家实力更强,而晋君主则日益衰落。当然,就像东汉末年的情况一样,虽然汉献帝刘协自登基以来就是傀儡皇帝,但曹魏花了几十年时间才真正取代东汉王朝。
[img]604466[/img]
同样,晋阳之战后,魏、赵、韩三家花了几十年时间瓜分土地。公元前433年(晋幽公元年),距离晋阳之战已经20年了。当时晋国公室只剩下江、曲沃两邑作为祭祀场所。晋国的所有领土都属于韩、赵、魏。作为晋国名义上的君主,晋幽公不得不去
二
公元前416年(晋幽公十八年),晋幽公被盗杀害,即晋幽公甚至没有兵马守卫自己。晋幽公死后,魏文侯以兵杀晋乱,立晋幽公儿子公子止,为国君,为晋烈公。三晋甚至掌握了晋国君主的大权。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授予赵、韩、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对此,在笔者看来,周天子正式将魏、赵、韩三家封为诸侯,意味着三家分晋的完成。然而,三家分晋完成后,名存实亡的晋国,依然苦苦支撑了几十年。
[img]604467[/img]
晋烈公在公元前389年去世,晋孝公即位。晋孝公于公元前378年去世,晋静公即位。公元前376年,魏、赵、韩三国分割了晋公室仅存的土地。当然,比这更过分的时候,魏、赵、韩三家选择废晋静公为平民,即三晋出自晋国,应该感谢晋国君主。然而,三晋不仅瓜分了晋国公室的全部土地,还将其君主废为平民,可谓冷酷无情。
三
许多历史学家,晋静公被废为平民时,晋国自然正式灭亡,即此时的晋国君主,既失去了国君身份,又失去了立锥之地。因此,从公元前403年,即三晋正式被封为诸侯,晋国坚持了近30年,直到公元前376年才正式灭亡。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晋国公室当时实在太弱了,即对魏、韩、赵三国没有威胁,@ 对魏、赵、韩三家来说,并不急于彻底消灭晋国。
[img]604468[/img]
在某种程度上,此时的晋国,就像战国时期的卫国一样,太弱了,没有被周边大国觊觎。相反,强大的宋国、郑国等中等诸侯国率先被战国七雄灭亡。另一方面,在我看来,在公元前403年,三晋正式完成后,三晋也担心被其他诸侯国攻击。因此,三晋应形成暂时不完全消灭晋公室的默契。
四
@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周威烈王承认三国为诸侯,可以说是对赵、魏、韩三家分晋这一严重叛乱的支持,严重损害了周王室的声望。当然,从魏国、赵国和韩国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担心这三个晋国会受到齐国、秦国、燕国、楚国和其他大国的批评。毕竟,这三个晋国都是叛乱。周边诸侯国可以借此机会对三晋进行批评,甚至打着恢复晋国的旗号,使下一个军队成名。因此,从三晋的角度来看,三家分公司在晋国后暂时保留了晋国公室。如果周边诸侯国趁机出兵,晋国公室显然可以作为挡箭牌,这意味着我们没有完全消灭晋国公室。
[img]604469[/img]
当然,公元前376年,也就是近30年过去了,周天子等诸侯国都没有借机出兵干涉三家分晋。此外,随着魏、韩、赵实力的增强,晋国自然被淘汰。@ 晋静公作为晋国最后一位君主,不但被废为平民,还逃不过三晋的追杀。公元前349年,逃往洛阳的晋静公被韩国刺客韩奇杀害。也就是说,韩国可能担心晋静公还有恢复晋国的野心,派刺客杀了他,以此斩草除根。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欢迎留下您的意见,让我们一起讨论。
晋国三家分晋后就灭亡了吗? 晋国苦苦支撑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