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明朝天安门广场叫承天门 后来是怎么变成天安门广场的?

很多人不知道天安门广场之前叫什么,

明时,“天安门”不叫天安门,而叫“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受命于天。

一开始,“承天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的五座木牌坊。天顺元年,承天门因雷击起火被烧毁。成化第一年,明宪宗朱见深下令重建“承天门”。重建后,承天门由原来的东西宽5间,南北深3间,宽9间,深5间。在形式上,它也由原来的拱门改造成宫殿式,由平台和城市建筑组成。这次重建基本上奠定了今天“天安门”的形式。

[img]601669[/img]

此后,“承天门”经过几次破坏、建造和破坏,直到清顺治八年。“承天门”再次重建后,改名为“天安门”,寓意“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从那以后,“天安门”开始被命名。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是皇帝颁发圣旨的地方,这里颁发的圣旨叫“金凤圣旨”。

当时,在国家庆典、新皇帝即位、皇帝结婚、皇后登记等重大仪式上,皇帝必须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圣旨”仪式,才能向全国各地颁发。

《日下旧闻考》记载:“大庆、秦恩、门楼宣诏书,由堆口中间,承云,设金凤衔而下”。明清时期,当有重要的诏书要颁布时,朝廷将首先在“天安门”大厅前中央设立一个宣诏台。然后,礼部尚书会在太和殿接皇帝的诏书,盖上皇家宝藏,把诏书放在云盘里,然后拿出太和门,放在抬龙亭里,然后下午出门,登上天安门城楼。

[img]601670[/img]

之后,礼部尚书会将诏书恭放在宣诏台上,然后宣诏官宣读诏书内容。宣读时,天安门城下的文武百官会按等级排列在金水桥南侧,跪在北面恭听圣旨。宣诏官宣读后,他会把皇帝的诏书放在一只木雕金凤的嘴里,然后用黄绒绳把它放在天安门广场城下。这时,城下的礼部官员会跪下,然后拿着云盘接下诏书,然后恭敬地把它放在龙亭上,然后抬到礼部衙门。之后,礼部官员将黄纸抄写并分发给世界各地。

除上述重大仪式可启用“天安门广场”外,“天安门广场”只能在将军出征时祭旗、皇家驾驶时祭路、刑事部秋审、金殿传播时启用。此外,任何仪式都不会启用。当然,每年祭天、祭地、祭谷时,皇帝都会从天安门广场进出。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皇帝,其他人都不能从天安门广场经过。

[img]601671[/img]

从上面可以看出,“天安门广场”在明清时期具有突出的政治地位。它是明清皇帝用来展示皇权威严和至高无上的地方。

从上面可以看出,明朝将修建“天安门广场”(承天门广场),主要目的是举行重大仪式的颁诏仪式,同时也是为了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明朝天安门广场叫承天门 后来是怎么变成天安门广场的?明朝天安门广场叫承天门 后来是怎么变成天安门广场的?

,,,,,,,

  • 从叛军到明朝最后的忠臣:可歌可泣的一生
  • 崇祯皇帝的自杀标志着以崇祯为首的明朝统治的结束,但大明还没有完全死亡。当时,江南地区仍在朝廷委派的官员手中。他们仍...

  • 从暴发户到阶下囚的明朝将军石亨:石亨是怎么死的?
  • 渭南人石亨(-1460年)。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早年抗击瓦拉,颇有战功。后来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