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虽然历经数千年的历史,仍然是人们崇拜的英雄,当然,这只是一场悲剧,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当然,没有解决办法。悲剧在于项羽是个失败者,但依然不失英雄本色。谜团在于项羽的死因。他是不敢渡乌江还是不想渡乌江?至于这个永恒的谜题,历代历史专家都尽力探索真相,以至于众说纷纭。然而,在这些众多分析中,三位专家给出的三种解释相对可靠。虽然每个人都关注不同的解释点,但它们都揭示了项羽的真实面目,或者这三种解释也恢复了一个更真实的项羽。
真面目,也可谓真本色。
[img]602085[/img]
那么项羽的真本色或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并看三位专家的分析。
三位专家解释的立足点仍然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应该更可靠。此外,司马迁等史学家也忽略了他们三人所关注的解释点。例如,当司马迁写《项羽本纪》时,他显然有一种沉浸感。他沉浸在对项羽失败但悲剧命运的描述中,忽略其他细节是正常的。@ 项羽自杀不渡江,披上了一层极其悲壮的色彩,但也产生了许多疑点,看三位专家怎么说。
第一种说法来自《屏山集》。作者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学者刘子辉。他曾经是一名官员,后来专门讲课。著名的朱是刘子辉的学生。根据理学专家刘子辉对项羽的解释,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被骗。
项羽跑到乌江的时候,很尴尬,可以说是穷途末路。乌江亭长很热情。他不仅顺从地安慰项羽,还说他准备好了船,等项羽上船渡河。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产生了怀疑,根据两点:
一是项羽离开盖子逃跑,但被农民欺骗和戏弄,导致大泽下沉,几乎被汉军捕获。这件事让项羽知道了两个现实:第一个现实是不可预测的,不可信的;第二个现实是人们的心不再在这里了。
因此,项羽怎么敢相信乌江亭长的话呢?
二是刘邦以千金和万户侯来为奖励,悬赏自己的生命,乌江亭长有什么理由拒绝如此丰厚的奖励?
因此,项羽不敢接受乌江亭长的上船邀请。
[img]602086[/img]
作者认为刘子辉的说法是非常合理的。人们在绝望的情况下会更加警惕和怀疑,这与人性是一致的。项羽的性格一直很自负,被欺骗,一次又一次地侮辱他,怎么能一次又一次呢?
第二种说法来自历史专家张子侠先生,他的《二十四史述要》、《中国历史要籍研究资料编辑》、楚汉争雄在《国学通知》等史学著作中都有提及。至于项羽不渡江,他首先认为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不渡江自杀是因为“羞见江东父老”的记载而提出质疑的。原因是项羽从山脊突破后,预定的逃跑路线是逃回或退守江东,态度坚决果断。无论是爱姬自杀、部将星散,还是被农民欺骗沉入泥潭,他都没能让他沮丧和退缩。
如果项羽自杀,这些理由就足够了。但他没有。他一路从山脊、阴陵、东城到乌江。但既然他到了乌江,为什么他选择自杀而不是渡河呢?
有一个问题,除了宋代刘子辉先生说的被骗外,还有楚人的传统。这个传统就像日本武士道。如果你输了,你必须自杀。例如,楚国著名将军子玉在战败后自杀。另一个例子是项羽的祖先项燕,他在战败后也自杀了。
[img]602087[/img]
对于项羽来说,虽然他逃跑的路线非常清晰,但除了预订之外,还有一种被汉军追击时的本能逃跑。然而,到达乌江后,他将选择过河是江东的家乡,但河是战场。
以项羽的自负,以楚人的传统,渡江可生,但懦夫,@ 他选择了自杀,毕竟他真的是一败涂地。
第三种说法来自历史专家吕仰湘先生。他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那就是项羽的价值观,也是他性格的再现,那就是“我胜敌亡,敌胜我灭”。说白了,要么胜为王,要么败而灭。事实上,这一特点在项羽身上非常明显。项羽的勇气是毋庸置疑的,战斗的勇气是惊人的,但这种疯狂的胜利也伴随着疯狂和残酷。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基本上是一片破碎——俘虏秦,降卒20万,处理方法都是坑杀。入咸阳是烧杀抢掠,秦人被杀,秦宫被毁。
对敌人和同类也是如此。比如对待刘邦,本来说谁先入关谁就是王,结果刘邦先入,项羽大怒,准备攻杀刘邦大军。说起来,刘邦和项羽都是楚王手下的军队,至少都是楚人,但项羽不能相容。当然,这与当时的情况有关,但项羽不善于掩饰,处处表现出极端状态,非敌即友,没有中间状态。而且刘邦在多次失败的时候还能活下来,盖因刘邦摸清了项羽的性格,善于服软。
但是项羽做不到,项羽的性格是刚性的。@ 战败后,项羽性格中的极端一面再次出现在乌江。胜利应该轰轰烈烈,死亡应该死在战场上,这是武术家的命运。@ 他不愿意渡江。
结论:项羽是不敢渡过河流还是不想渡过河流。根据三位专家的观点,两者兼而有之。被骗后,项羽自然不敢渡河。渡河上船必须是俘虏。对于俘虏来说,这是一种耻辱,项羽无法忍受。因此,根据楚族传统,自杀是战败后保持尊严的唯一途径。@ 这正好符合项羽的性格。
据说项羽的失败和自杀不需要原因,而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项羽不可避免的命运。正是因为他的性格,这种命运埋藏在项羽的骨子里。然而,悲惨的结局不是胜利吗?古今帝王众多,无非是锦衣玉食的物质幸福,但项羽只有一个人。(文字/历史女性·西风烈)
参考资料:《史记》《屏山集》等。
项羽是不敢过乌江还是不想过河? 三种说法中哪一种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