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供大家参考。
据《明史》报道,刘伯温在公元1375年病得很重,然后胡卫勇代表朱元璋去看望他,并带来了御医的处方。结果,服药后,刘伯温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在他死前,他不敢向朱元璋解释。
朱元璋身边有胡唯庸。刘伯温不得不写一个密折告诉儿子,等胡唯庸倒台后再呈现给朱元璋。
[img]602735[/img]
就这样,刘伯温离开了。为什么刘伯温死得这么窝囊,从跟随朱元璋的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开国大明,到现在凄凉的死亡?其实这就要追究朱元璋的责任了。
朱元璋无法逃避刘伯温之死的责任,甚至可以说他是幕后真正的推手。
[img]602736[/img]
首先,消除刘伯温的影响
朱元璋获得世界后,根据历史惯例,他自然不得不封杀英雄。“参加军用飞机八年,规划全局”的刘伯温只被封为真诚伯伯,年薪240石。李善长是一位年薪4000石的韩国公众,是一位官员的首相。
需要注意的是,在朱元璋的创业团队中,有两支强大的力量。一个是以李善长为首,以朱元璋为背景的淮西集团,另一个是以宋连、刘伯温为首的江浙势力。@ 刘伯温这次被刻意压制,显然是朱元璋在消除江浙势力的影响力。
[img]602737[/img]
宋连老了,刘伯温自然是目标。刘伯温的主要任务是领导皇家历史平台,每天给官员建议,抓住别人的辫子等等。我们都知道这项工作是最危险的,也是最容易冒犯别人的。你没有建议,朱元璋也不同意。如果你有更多的建议,所有的官员都会报复你!
朱元璋利用刘伯温的“江浙势力”监督“淮西集团”。他想扮演裁判的角色,但朱元璋才是“淮西集团”的真正老板。看看这段感情。即使刘伯温再牛,他也变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端堵塞,两端生气。
[img]602738[/img]
二是制造敌人
从朱元璋对刘伯温的使用可以清楚地推断出,从那以后,刘伯温会有很多对手甚至敌人,他无法避免。然而,朱元璋仍然以平衡的面貌出现,因此发生了以下对话。
朱元璋问刘伯温:谁适合当宰相,杨宪可以吗?刘伯温只能告诉我,虽然杨宪有才华,但他的气量很小。也就是说,没有宰相的容忍度。
朱元璋又问,那汪广洋呢?刘伯温回答说,比杨宪还差,更浅薄。
朱元璋再问一遍,是不是只能是胡唯庸?刘伯温回答,更不用说胡唯庸是害群之马了,这种人怎么能用来开车呢?
[img]602739[/img]
朱元璋一摊手说:这三个人都被你否认了,看来只有你刘伯温合适。刘伯温继续说:我也不行,我太正直了。
就在这次谈话中,刘伯温大喊大叫,冒犯了三个有权势的有权势的人物。为什么胡唯庸后来发誓要像疯了一样杀死刘伯温?事实上,根本原因就在这次谈话中。
刘伯温已经是四面树敌,但朱元璋总是出现在他身后。这一切必须让人怀疑。这是朱元璋故意做的吗?就是让刘伯温四面楚歌,让刘伯温死心塌地靠在自己的大树上,或者听话等等!
[img]602740[/img]
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温只有一条路要走,所以他回到了家乡!不幸的是,刘伯温现在离开已经太晚了。他最不乐观的胡卫勇被朱元璋推到了首相的位置!在胡卫勇的指示和鼓励下,刘伯温受到诽谤和打击,但没有反击的力量,因此出现了开场景,刘伯温很奇怪,胆怯地死了。
@ 刘伯温与其说是死在胡的手里,不如说是死在朱元璋的手里。现在只能感慨:朱元璋的手段真的很犀利,连刘伯温都扛不住,更别说别人了。难怪朱元璋这么杀大臣,没人敢动。
为什么刘伯温死得这么窝囊? 朱元璋有推卸不掉的责任。